永恒之钥 第65章:解析未来(2/4)

“这正是我在思考并试图验证的方向!”叶舟的眼中骤然爆发出更加炽烈的求知光芒,仿佛在无尽的黑暗中看到了一缕微弱的曙光,“如果这个‘标记’不仅仅是一个单向的监视器呢?如果它本质上是一个……双向的信息通道?它不仅是‘过滤器’感知我们的传感器,是否也可能是一个……接收器(Receiver)?一个能够让我们在特定条件下,被动或主动地接收来自更高层次意识场或信息库的片段信息,从而激发那些潜藏在基因深处、被常规进化锁死的潜在能力的接口(Interface)?”

他迅速调出了另一组他精心整理的数据,这些是他从蔷薇十字会的古老档案中筛选出的,关于人类历史上那些突然迸发出超越时代智慧、展现出不可思议能力或拥有奇特感知力的个体记录——从东方道家的内丹修士谈到“元神出窍”、“窥见天机”,到西方神秘学中经历“启蒙”(Illumination)后智慧通明的贤者,再到某些原始部落中能与自然万物沟通的“萨满”在仪式中的状态描述。“看看这些散布在不同文化、不同时代的记载,”叶舟指着那些被翻译成现代语言的文本片段和相关的生理状态描述,“虽然充满了隐喻和象征,但其核心描述的个体在特定状态下的身心变化——例如脑波频率同步化、自主神经系统调控能力剧增、对微观粒子或能量场的感知力提升——都与现代生物学中某些基因表达的非正常活跃、神经递质的特殊分泌模式,存在着模糊但不容忽视的关联。这或许就是极少数个体,在偶然间(通过极度专注、濒死体验、特殊药物或传承的仪式),无意中触碰到了这个隐藏的‘接口’,短暂地、不稳定地连接上了某个……宇宙级的‘源数据库’(Source Database)或‘意识场’(Consciousness Field),从而获得了超越常人的知识或能力。”

“觉醒(Awakening)……”守护者缓缓地、郑重地重复着这个词,仿佛在品味其蕴含的无限重量,“不是通过外部的机械飞升或基因强制编辑,而是从内部,依靠意志、智慧与契机,打破那禁锢灵魂与潜能的牢笼。这或许才是打破这永恒轮回、终结文明循环的真正道路。而不是像‘守望者’和‘奇点教派’那些可悲的迷失者所追求的,在旧有的、充满暴力和筛选的框架内,进行自以为是的、残酷的‘修剪’(Pruning),那不过是换一种方式服务于‘过滤器’的清理逻辑罢了。”

与此同时,在位于基地另一侧的技术修复中心,艾莉丝也在密切关注着另一项关乎行动成败的关键工作的进展——对特蕾莎那副在最终爆炸中严重受损的机械义眼的修复和核心数据提取。

技术主管埃尔温是一位表情严肃、手指异常稳定的中年男人,他正戴着特制的高精度放大镜片,在全息显微镜的辅助下,小心翼翼地操作着比发丝还细的微雕工具,试图绕过义眼外部烧熔的接口,直接接触其内部核心。“卡德拉女士,”他没有抬头,声音透过口罩显得有些沉闷,“修女大人的这副义眼,其技术层级非常高,构造精密得令人惊叹。它绝非目前世界上任何公开的科技公司或研究机构所能制造。梵蒂冈宗座遗产管理局(Pontifical Academy of Heritage)……其水面下的技术储备,确实深不可测,甚至可能借鉴了某些……非人类的科技遗产。”他的语气中带着技术狂人特有的敬畏与探究欲。

“它的核心处理器采用了一种独特的生物晶体与量子线路混合结构,”埃尔温继续解释道,手指的动作精准而轻柔,“这种结构赋予了它极高的并行运算能力和近乎无限的数据存储潜力,但也使得它异常脆弱,对外部冲击和能量过载非常敏感。最后的爆炸和高温,对其主动功能模块——比如实时扫描、战斗辅助计算、与外部网络连接等——造成了毁灭性的、不可逆的损伤。”

“能恢复多少数据?”艾莉丝直接问道,她的身体靠在冰冷的金属工作台边,双臂交叉抱在胸前,目光紧紧盯着那在精密夹具上、闪烁着微弱指示灯的破损部件,仿佛能透过那冰冷的金属和晶体,看到特蕾莎最后时刻那双义眼中流露出的、混合着决绝、释然与一丝悲悯的眼神。

“物理层面的损伤确实非常严重,”埃尔温摇了摇头,语气中带着遗憾,“大部分主动功能模块永久失效了。但是……”他话锋一转,指向连接在义眼残骸上的几根纤细的数据探针,“存储单元……情况有些特殊。得益于一种我们从未见过的、类似‘形态记忆合金’但应用于数据存储领域的奇特技术,在义眼最后过载、即将彻底烧毁的瞬间,其核心数据存储区似乎启动了一种强制性的‘固化’(Solidification)或‘结晶化’(Crystallization)进程,将最关键的数据流以某种物理状态‘冻结’保护了下来。这简直是个奇迹。我们现在正在尝试绕开所有损坏的外部接口,使用一种极其温和的量子态共振读取技术,直接与内部固化的数据结构进行‘对话’。这需要极大的耐心和精度,过程非常缓慢,而且不能有任何外界的电磁干扰或物理震动。”

艾莉丝点了点头,没有再催促。她深知这项工作的重要性,也明白急迫解决不了问题。特蕾莎用生命换来的、可能记录了敌人核心机密的情报,是他们前往南极、直面“守望者”和那个上古意识的关键,甚至是唯一的机会。她愿意等待,也必须等待。

几天不眠不休的努力后,埃尔温和他的团队终于带来了突破性的消息。他们成功地从特蕾莎义眼固化存储区的“数据琥珀”中,提取出了部分宝贵的数据碎片——主要是特蕾莎在湖底设施最后时刻,身处能量风暴中心时,捕捉到的、来自“建筑师”AI核心逻辑崩溃瞬间溢出的异常能量频谱,以及几段来自“守望者”突击小队内部通讯的、加密方式极其独特的信号特征片段。

叶舟和基地内最顶尖的密码专家、信息处理专家立刻投入到对这些珍贵信号碎片的分析工作中。破解过程,远比处理常规的军事或商业加密信号要艰难无数倍。这些加密协议并非基于简单的数学复杂度或随机密钥,而是融合了非欧几里得几何结构、神圣几何学(Sacred Geometry)的特定比例关系、甚至可能掺杂了某种基于意识波动频率的动态验证机制,构成了一种复合型的、几乎无法用传统计算机暴力破解的“**密码”(Living Cipher)。每一次尝试解码,都像是在解构一个由光、声和纯粹数学概念编织的、不断自我重构的、没有固定形态的迷宫。

破解团队利用了蔷薇十字会几个世纪以来积累的、关于古代密码系统、神秘符号学以及超自然能量形态学的庞大知识库作为参考。他们将这些古老智慧与现代最前沿的量子计算、拓扑数据分析相结合,试图找到那条隐藏在无数干扰项中的、通往真相的密钥。

失败是家常便饭。屏幕上无数次弹出“解密失败”、“模式不匹配”或“数据流崩溃”的警告。气氛一度变得凝重。然而,就在一次几乎要被放弃的尝试中,当一位老符号学家无意中将一段加密信号与一份中世纪描绘“天使等级”和“天球音乐”的古卷插图进行类比时,一个极其隐蔽的、重复出现的底层信号模式,突然在频谱分析仪上显现了出来!

这个模式并非用于传递具体的信息内容,它更像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身份标识”(Identity Beacon)或者“导航信标”(Navigation Pulse)。一个用于在复杂维度间确认自身坐标和连接状态的信号。

“快!追踪这个信标的源点和路径!”叶舟激动地喊道。

技术员们迅速操作起来,将捕捉到的信标特征输入到基地强大的信号追踪系统。全息星图上,一条清晰的、此前从未被任何天文或军事观测设备发现的虚线,被逐渐描绘出来。它起始于北美五大湖区的地下,穿透厚重的地壳和大气层,并非直线射向太空,而是以一种奇特的、带有某种曲率的轨迹,精准地指向了月球的背面——那个永远背对地球、隐藏着“文明归零炮”本体装置的、人类从未亲眼目睹过的区域。

“这个信标……它指向月球背面?!”一位负责追踪信号源的技术员难以置信地惊呼,声音因激动而有些变调。

“不仅仅是月球,”叶舟凝视着星图上那条散发着微弱幽蓝光芒的路径,眉头紧锁,手指在虚拟控制界面上快速滑动,将这条新发现的信标路径与“守护者”之前展示的、南极“终焉图书馆”(即“起源方舟”)持续散发出的独特能量读数进行精确叠加分析,“你们看,这个信标信号的强度,在抵达南极冰盖下某个特定坐标点时,有一个非常明显的、非自然的中继放大节点。看这能量流 pattern……它就像……一条看不见的‘脐带’(Umbilical Cord),或者更准确地说,一条‘控制链路’(Control Tether),将月球背面的‘终极执行者’(Final Executor)和南极冰下的‘主控中心’(Primary Control Center)紧密地连接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