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错。”赵元启压低声音,“首先,我们要让陛下和朝野都知道,与大唐开战的代价有多大。李将军,你在西境,可以‘如实’上报边境紧张情况,夸大唐军调动迹象,营造大战一触即发之态势。”
李悍会意点头。
“周大人,你则可在御史台中,联络同僚,以‘忧国忧民’为名,上疏陈说利害,劝谏陛下以国事为重,谨慎决策,甚至……可以暗示,若凤主自愿为两国和平计,选择返回大唐,亦是‘深明大义’之举。”
周廷眼中一亮:“下官明白。”
“而我们,”赵元启嘴角勾起一抹冷笑,“则需静观其变,等待时机。若陛下最终迫于压力妥协,或与唐廷谈判,我等便是‘顾全大局’的功臣;若陛下执意要战……呵呵,届时国力损耗,民心疲惫,或许……正是我等有所作为之时。”
书房内,阴谋的气息弥漫。他们打的如意算盘,是想借这次危机,要么逼迫毛草灵离开,削弱轩辕毅的威望和助力;要么就在可能出现的动荡中,攫取更大的权力。
除了赵元启一党,朝中还有一些勋贵宗室,对毛草灵这位“外来”凤主长期把持朝政、推行新政(损害了他们部分利益)早已心存不满,此刻也暗中观望,甚至与赵元启等人眉来眼去,蠢蠢欲动。
三、帝后同心,明暗交织
面对内外交困的局面,轩辕毅与毛草灵展现出高度的默契与坚韧。
明线上,轩辕毅强势主导。
他每日照常临朝,处理政务,对主和派或暗示妥协的奏疏,或留中不发,或严词驳斥,态度强硬。他频繁召见军方将领,视察武库,亲自审定演武方案,将“不惜一战”的姿态做得十足。
这一日,他在朝会上,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对兵部尚书说道:“演武之事,务求实效!要让所有人都看看,我乞儿国的儿郎,是否有能力守护他们的君王,守护他们的家园,守护他们不愿失去的人!”目光如电,扫过赵元启等人,令其心下凛然。
暗线上,毛草灵虽以“凤体欠安”为由,暂居栖凤宫“静养”,实则并未放下权柄。
她通过绝对忠诚的女官和内侍,与慕容恪等心腹大臣保持密切联系,掌控着朝堂动向和民间舆情。她对赵元启等人的小动作已有察觉,但并不急于打草惊蛇,只是密令暗卫加强了对这几人的监视。
“灵儿,赵元启那几个跳梁小丑,朕真想现在就罢了他们的官!”轩辕毅下朝后,来到栖凤宫,犹自愤愤。
毛草灵正靠在软榻上翻阅密报,闻言抬起头,微微一笑:“毅哥哥,稍安勿躁。此时罢黜他们,反而会引得人心惶惶,让那些观望者倒向他们。让他们跳,跳得越高,将来摔得越狠。我们正好借此看清,这朝堂之上,还有哪些是首鼠两端之辈。”
她放下密报,轻轻抚着小腹,眼神睿智而冷静:“当务之急,是处理好大唐使团和边境局势。内部这些宵小,翻不起大浪。况且……”她顿了顿,“我‘有孕在身’,需要静养,不正是最好的‘拖延’理由么?御医可是说了,头三个月最需安稳,不宜车马劳顿,更不宜心境大起大落。”
轩辕毅看着她从容的模样,心中的焦躁也平息了不少,坐到她身边,握住她的手:“只是辛苦你了,要你陪朕演这场戏,还要担着身孕操劳。”
“你我夫妻一体,何言辛苦?”毛草灵靠在他肩上,“只是,我们对大唐内部的了解还是太少。那道旨意背后的真正意图,必须尽快查明。”
“朕已派了‘影卫’最得力的干员,携密信前往长安,通过我们在那里的暗桩,全力调查。”轩辕毅沉声道,“重点是探听唐朝皇帝的真实想法,朝中重臣对此事的态度,以及……你父亲毛易如今的状况。”
提到“父亲”毛易,毛草灵眼神微黯。对于这位素未谋面、只存在于身体原主记忆碎片中的“父亲”,她的感情极为复杂。有对原身血脉的天然好奇,也有因其“罪臣”身份带来的麻烦而产生的些许怨怼,更多的,则是一种命运的唏嘘。
“希望……能尽快有消息吧。”她轻声道。
四、唐使困境,如坐针毡
相较于乞儿国帝后的从容布局,身处驿馆的鸿胪寺少卿崔明远,日子可谓极其难过。
他原本以为,传达天朝旨意,对一个边陲小国而言,应是莫大荣宠,对方即便不舍,也不敢明目张胆抗旨。岂料现实给了他当头一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