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容恪的接待无可挑剔,礼数周全,但一谈到正事,便是“凤主玉体欠安”、“兹事体大需慎重商议”之类的托词,让他有力无处使。他几次要求面见凤主本人,均被以“需静养,不宜见客”为由婉拒。
更让他难受的是无形的压力。驿馆之外,虽然未有百姓冲击,但那些投射过来的目光,充满了毫不掩饰的敌意和警惕。他偶尔出门,便能听到市井之间流传的各种不利于大唐的言论,甚至还有孩童编了歌谣传唱,内容无外乎是歌颂凤主功德,斥责大唐无理取闹。
他派随从去打探消息,带回的尽是民间如何拥戴凤主、军队如何调动频繁、皇帝如何态度强硬之类的信息。他写给国内汇报情况的密信,虽然未被拦截,但他能感觉到,自己的一切活动,都在对方的监视之下。
“少卿大人,这乞儿国上下,简直是铁板一块,油盐不进啊!”一名随从忧心忡忡地说道,“看这情形,他们怕是根本就没打算让凤主回去!”
崔明远面色阴沉,在房中踱步:“本官何尝不知?只是没想到,这毛草灵在此地的威望,竟高到如此地步!轩辕毅对她,更是维护到了不顾大局的地步!”
他心中也开始怀疑,朝廷这道旨意,是否考虑欠妥?强行索要一个在属国拥有如此影响力的国母,真的不会引发剧烈的反弹吗?
“那我们如今该如何是好?总不能一直在此干等吧?”
崔明远停下脚步,眼中闪过一丝决然:“不能再等了!明日,你持本官名帖,再去求见宰相慕容恪,言辞可以强硬一些,就说我朝陛下等待回复,耐心有限!若乞儿国一意孤行,拒不奉诏,一切后果,由他们自负!”
他打算施加更大的压力,试探乞儿国的底线。同时,他也秘密修书一封,以特殊渠道发回长安,详细禀明此间情况之复杂、凤主地位之稳固、乞儿国抵抗意志之坚决,建议朝廷重新评估此事,或调整策略。
五、身世之谜,长安暗探
就在凤栖城内外风波激荡之际,数匹快马,已悄然离开都城,沿着隐秘的路线,日夜兼程,奔向数千里之外的大唐帝都——长安。
为首的,是轩辕毅麾下最神秘的“影卫”统领之一,代号“玄枭”。他身手高超,精于潜伏刺探,对皇室绝对忠诚。他怀中揣着轩辕毅与毛草灵联名的密信,信中对长安的暗桩下达了最高级别的指令:不惜一切代价,查清与凤主召回事件相关的一切情报。
尤其是关于安西都护府前司马——毛易。
毛草灵的记忆中,关于这位父亲的印象十分模糊。只知他原是安西都护府的一名中级官员,因卷入一场说不清道不明的“贪渎案”而被罢官下狱,家道中落,年幼的她才在混乱中被拐卖,最终流落风尘。这十年间,她身处乞儿国,与过去彻底断绝联系,也不知毛易是死是活。
如今,这道突如其来的召回旨意,让她不得不重新面对这段尘封的往事。毛易在这件事中,扮演了什么角色?他是已然平反,在朝中有了新的地位,从而推动了这次召回?还是依旧是个罪臣,此次召回另有用意?
“玄枭”的任务,就是揭开这些谜团。他要找到毛易,查明其现状;他要探听大唐皇帝的真实意图和朝中舆论;他甚至要留意,是否有其他势力,在利用毛草灵的身世做文章。
长安,那座繁华似锦、却也是天下权力斗争最激烈的漩涡中心,即将迎来来自塞外的不速之客。那里的每一丝风声,都可能影响着乞儿国的未来,决定着毛草灵的命运。
凤栖宫深处,毛草灵倚窗而立,遥望东方。
宫外的喧嚣似乎暂时远离,但内心的波澜却从未平息。
身孕的喜悦被国事的阴霾所笼罩,故国的召唤如同悬顶之剑。
她抚摸着微隆的小腹,感受着新生命的悸动,眼神却愈发坚定。
无论前路如何艰险,为了身边的爱人,为了腹中的骨肉,为了这片她倾注了十年心血的土地和视她为依靠的子民,她都必须走下去。
这场由一道圣旨引发的风暴,才刚刚开始。
(第152章 续二:波澜·暗棋 完) </div>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