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青楼萌妹到乞儿国风主 第151章续1 十年之约(1/2)

那圈圈涟漪,仿佛不止荡在水面,更荡在她心湖深处,将十年平静假象下的暗流一并搅动起来。她下意识地抚上手腕,那里空无一物,却仿佛还残留着当年离开长安时,母亲偷偷塞给她的那只廉价的、却刻着“平安”二字的银镯的触感。母亲泪眼婆娑,父亲沉默伫立的身影,在记忆的尘埃中渐渐清晰,带着隔世般的遥远与刺痛。

“慰汝父母十年倚闾之望……” 她无声地重复着信上的这句话,每一个字都像一块巨石投入心海。她不是没有暗中派人打听过,只知道父母因她之事受到牵连,被贬黜流放,具体下落,在茫茫大唐疆域中,如同石沉大海。这“倚闾之望”,是真实的期盼,还是……只是谈判的筹码?

目光再次落回那方玺印,权力的象征冰冷而坚硬。她太了解那位大唐天子了,雄才大略,也冷酷现实。这“迎归”,绝非思贤若渴那么简单。乞儿国在她与皇帝的共同治理下,十年间国力蒸蒸日上,商路畅通,军备渐强,早已不是当年那个需要靠和亲来维系和平的边陲小国。此时召她回国,给予高位,一是彰显天朝恩德,二是……恐怕也是想借此契机,重新加强对乞儿国的影响,甚至,将她这颗已经不受控制的棋子,重新纳入掌中,或者……彻底废弃。

寒意,顺着脊椎悄然爬升。

她若回去,等待她的,真的是无极尊荣吗?还是另一个更精致、更无法挣脱的牢笼?后宫倾轧,朝堂纷争,她将再次陷入权力的漩涡,而这一次,她将失去在乞儿国经营的一切根基,失去那个全心信任她的丈夫,成为一个必须仰人鼻息、步步惊心的“国后夫人”。

可若是不回……

抗旨不尊的罪名,足以成为大唐对乞儿国用兵的完美借口。届时,烽烟再起,她这十年为乞儿国百姓带来的和平与繁荣,将毁于一旦。皇帝会如何看她?朝臣会如何议论?那些视她为救星的百姓,又会如何失望?还有她那远在大唐、生死未卜的父母……她真的能背负得起这“不孝”的罪名,让他们因自己而可能遭受更残酷的对待吗?

进退维谷,左右为难。

风吹动她鬓角一缕散落的发丝,带来桂香馥郁,却吹不散她眉宇间越聚越浓的沉重。她缓缓将信笺折起,收入袖中,动作缓慢而郑重,仿佛那不是一张丝绢,而是千斤重担。

必须去见皇帝了。这件事,瞒不住,也不能瞒。他的态度,他的决定,将至关重要。

她站起身,整理了一下略显褶皱的宫装裙摆,深吸一口气,试图将胸腔里翻涌的情绪压下去。迈步走出琉璃亭时,她的背影在秋日阳光下,显得格外挺直,也格外孤寂。

---

那圈圈扩散的涟漪,仿佛不止是荡漾在平静的湖面,更是在她看似平静了十年的心湖深处,投下了一颗巨石,将水下潜藏的、被她刻意忽略或压抑的暗流与泥沙,一并狠狠地搅动起来。

一股难以言喻的酸胀感哽在喉咙口。她下意识地抬起手,纤细的指尖抚上左手手腕。那里肌肤光滑,空无一物,早已没有了当年那点微凉的金属触感。可记忆却顽固地留存着那份感觉——那是离开长安前,在那个混乱又仓促的夜晚,母亲趁乱偷偷塞给她的。一只成色很一般、做工也粗糙的银镯子,内侧用歪歪扭扭的刻痕,刻着“平安”两个字。

母亲当时哭得几乎晕厥,被仆妇强行搀扶着,却还是死死抓着她的手,泪眼婆娑,嘴唇颤抖着,一遍遍无声地重复着“活下去……我的儿,一定要活下去……”;而一向顶天立地的父亲,只是沉默地伫立在阴影里,身形佝偻,仿佛一夜之间老了十岁,那望向她的眼神,充满了无法保护的痛楚与深深的无力。

这些画面,被她深埋在记忆的最底层,用十年的异国风光、权势尊荣小心翼翼地覆盖着,不敢轻易触碰。此刻,却被这封来自故国的信,毫不留情地翻掘出来,带着隔世般的遥远,却又无比清晰地刺痛着她的神经。

“慰汝父母十年倚闾之望……”

她无声地、一遍遍地重复着信上的这句话。倚闾之望……父母倚靠着里巷的大门,翘首期盼着远行的儿女归来。多么温情,又多么沉重的词语。

她不是没有尝试过。在乞儿国站稳脚跟,拥有了一定的权力和人手之后,她曾数次暗中派遣心腹,携带重金,潜回大唐,小心翼翼地打听父母的消息。得到的回报却总是模糊而令人沮丧。只知道他们因她这个“罪臣之女”被发卖(官方说法)之事受到了牵连,官职被一撸到底,之后便被贬黜流放,具体发配到了何处,如同石沉大海,在茫茫大唐疆域中难以寻觅。她派去的人不敢大张旗鼓,生怕暴露了她的真实身份,引来更大的麻烦,几次探寻无果后,这件事便成了她心底一个不敢轻易触碰的隐痛。

那么,此刻信中所言的“倚闾之望”,究竟是父母真的还在某个地方苦苦期盼着她?还是……仅仅是大唐天子为了说服她回去,而精心设计的一个攻心的筹码,一句空洞的承诺?

目光再次落回那方鲜红的、代表着至高无上权力的玺印上。冰冷的丝绢,坚硬的印痕,无不在提醒着她这封信背后所代表的意志。

她太了解那位高坐于大明宫深处的帝王了。雄才大略,野心勃勃,同时也冷酷现实,善于权衡与算计。这突如其来的“迎归”,绝不可能仅仅是出于思念或者兑现一个十年之约那么简单。

这十年,乞儿国在她与皇帝赫连决的共同努力下,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整顿吏治,使得朝堂风气为之一清;大力发展商贸,开辟新的商路,让国库日益充盈;改进农业技术,兴修水利,百姓安居乐业;甚至通过几次漂亮的防御反击战和平定内部叛乱,军事实力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如今的乞儿国,国泰民安,兵强马壮,商旅云集,早已不是十年前那个需要依靠大唐公主和亲来维系边境和平、在夹缝中求存的边陲小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