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缘漫记 第十二回(2/4)

春根告诉老汪,叫未雨绸缪。又建议刘所长:“今后我们应该建立一个税务与公安协助机制。”

刘所长同意春根的想法,摸了摸口袋里昨晚春根送给他的一包“大前门”香烟,抽出一支点燃,赞扬他:“你小李子一语中的,在外省两年的学习有点成效,一下子就上升到了一个理论高度。成熟了不少,进步也快。这样吧,你起草一个制度,我与胡所长商议一下。另外,我考虑今后把猪肉集市上的税收委托给那个外号叫大摩的屠夫来统一收,效果可能会更好。这个问题一直非常棘手。要遏止屠夫偷漏税现象。”从刘所长嘴里吐出的烟圈一层层在阳光里飘荡起来,显得十分耀眼。春根知道刘所长刚才读错了两个字,把棘手读成辣手,遏制,读成歇止。但他没有指出,因为刘所长平时读错这两个字已经好多年了。大家都习以为常了,如果哪一天读正确了,反而觉得是认错了字而读错误的了。

桂生竖起拇指赞赏刘所长:“领导有方!这个大摩在屠夫里面威望比较高,精明强干,做事也比较公平,刘所长借力打力,真是一条妙计啊。”

老汪不太放心,担忧地建议:“税务所要每天与大摩结一次票款,并公布出来,否则其他屠夫可能不服,这样还能防止收人情税和税款流失。”

桂生却不以为然,反驳:“要马儿跑,就得给它一捆草。”

刘所长斟酌了一会,一言九鼎:“大摩来代收,我们来监督,要做到公开公平、铁面无私。”

回到所里,春根思量:基层收税确实不易,以前认为只要能进企业查账,进得去、出得来,能发现企业几个涉嫌偷漏税的问题,查补几笔税款就是一个出色的税务干部,但从今天的收税过程来看,刘所长组织协调的能力、老汪临危不惧的气概、木生敢于出手的胆略、全体人员团结齐心与通力合作的精神,还有与公安等部门的通力协作等,都是值得今后自己在实践中学习吸收和借鉴的。

一天下午,桂生带春根去了一个僻远的山村去收村里一户油榨作坊的税。进入村里,一阵油香扑面而来。在一棵硕大的樟树下油榨作坊里发出沉闷的榨油声。作坊主见桂生来了,憨厚露出笑脸并递上一支香烟。春根还没有见过这古老的榨油作坊,围着屋子里一段五六米长、直径一米多的不知躺卧了多少年的樟树走了几遍。这段樟树身段被掏挖成约2米宽、深约半米的油槽。今年又是丰收年吧?桂生嘴里吐出一丝烟雾轻轻地说,这税也要缴纳一点哦。作坊主诉苦道,唉,村民一百斤的茶子到我这里,我只收加工费四五元钱,没有钱缴税啊。桂生低声道,你每次少给一点茶农的茶油数量不就有不少额外的收益么?这点,我可是清清楚楚的呦,你可逃不过我这个搞税务的火眼金睛呢。

那是那是,你若是不嫌弃,等下带几斤茶油回去,那可是我亲自挑选的上等茶油。这茶油是个好东西,不但炒出来的菜吃了不上火,还能消炎、治感冒呢,在脑门上抹几滴油擦几遍定能退烧,刮痧也好,化解湿气。作坊主赔着笑,你李税官一年也难得来几次,等下到我家去吃饭,我叫我老婆杀只公鸡,我们许久没有开怀畅饮了。

要得,那感情好。桂生拍了拍他的肩膀指着春根说,给这位年轻的税官介绍一下这榨油的工序吧。

作坊主走向春根,双手不停做作架势说道,茶子果从树上摘下后,去壳晾干,炕烘。然后碾碎成粉状。你看这水车带动碾茶子的水碾转动水碾将茶子果把碾碎了,之后呢便装甑上蒸笼,甑子放在装满水的铁锅上,用柴火烧水蒸茶子粉。再就是踩饼,用铁毂将蒸熟了的茶子粉装饼并踩结实装上楔子上榨机。茶子饼被压榨后就会流出油来。

春根望着两个老汉用一根粗大的圆木在不停地冲击着楔子,被榨出的茶油汩汩流进桶里,扑鼻的芳香弥漫在整个山村。

作坊主的拐脚老婆在厨房准备晚饭。烧的枫树条、荷树枝浓烟四起。被作坊主骂道,这“劈死聋牯、烧死哑婆”的柴火哪里好烧哩?砍都砍不断、烧起来没有火、暗淡还尽是烟。弄得我们睁不开眼。你这蠢婆子,舍不得拿木梓枝来烧,烧那个火亮堂堂的。其老婆被训斥得像一个考砸了的学生一样不敢吭一声。他堆满笑脸邀请道,你们税官下次来,罚她跟你们做黄元米果吃。

不要再麻烦了。春根说道。而桂生却接过话说,据说正宗的黄元米果还是客家人会做,工序复杂,你老婆肯定学不来。

这你就不要操心啦。作坊主说,鼻屎大的功夫,没有你说得那么玄乎。不就是要拿一个叫黄元柴的小灌木先烧成灰,再放进水桶里浸泡糯米这么简单么?

桂生摇头说道,要用泉水,木桶,这柴枝条要上山找含碱量高的,这样做出来的米果才有韧劲、不粘牙,好吃。

如此复杂的工序我那蠢老婆可是一辈子做不出来的。作坊主又面露难色答道,她脚不好,不愿上山呢。

深夜,孤灯冷影。春根又开始想念姚红,思念一个人的滋味很甜蜜,姚红的娇声娇气、娓娓动听的话语仿佛在耳旁回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