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这第一课,无关技巧,无关知识。
这是一次世界观的彻底重塑。
而我,刚刚拿到了通往“岸边”的、第一张,也是唯一一张门票。
第二节
“站在岸边……”我重复着这个词,感觉喉咙有些发紧。屏幕上的光怪陆离映在我眼中,像是一片我从未想象过的、冰冷而壮阔的星海。“我需要做什么?”
方舟走回茶海旁,并未直接回答。他重新斟满我的茶杯,雾气氤氲中,他的轮廓显得有些模糊。
“在那之前,你需要先理解‘代价’。”他的声音平稳,却带着千钧重量,“看到真相的代价,是永远无法再心安理得地回到池塘里,做一条快乐的鱼。你会清晰地看到水流的每一道漩涡,感知到每一次猎食的阴影,甚至……预见到同伴被吞噬的命运,却可能无能为力。”
他抬起眼,目光如炬:“你会比任何人都更早地感知到痛苦和混乱。这份清醒,本身就是一种酷刑。”
我握紧了茶杯,指尖因用力而泛白。我想起面试失败后那种纯粹的沮丧,与此刻他所描述的、洞见一切却无力改变的痛苦相比,竟显得那么……轻飘飘。
“我明白。”我听到自己的声音说,比想象中坚定。
方舟凝视我片刻,似乎在确认我的决心。然后,他微微颔首。
“很好。”他拿起另一个平板,快速操作了几下。我随身的手机轻微震动了一下。“我给你开放了一个初级权限。你的终端现在可以接入一个特殊的信息流。它不会给你任何答案,只会向你展示更多……‘噪音’。”
我拿出手机,屏幕自动亮起,界面变得陌生。无数信息碎片如同瀑布般冲刷而下——不仅仅是财经新闻,还包括地缘政治动态、尖端实验室的论文预印本、特定频段的加密通讯片段(已被破解转译)、甚至是一些暗网市场的交易清单。
信息庞杂、混乱、彼此矛盾,充斥着谎言、夸大和无效噪音。
“你的第一个任务,不是分析,而是‘忍受’。”方舟的声音将我拉回现实,“习惯这种信息轰炸,尝试在这种混乱中,保持你所谓的‘低熵秩序’。直到你能在这种环境下,像我一样,平静地喝完这壶茶。”
我看向他,他确实自始至终都从容不迫,仿佛身后那面墙的惊涛骇浪只是无关紧要的背景音乐。
这是一种训练。一种对心性的极致磨砺。
从那天起,我的世界被彻底改变了。
走在余姚的街头,熟悉的烟火气依旧,但我的手机屏幕里,却实时上演着全球范围的资本博弈、科技突破与阴谋诡计。我开始失眠,那些信息碎片如同鬼魅,在我闭上眼时依旧在脑海中飞舞、碰撞。
我试图像方舟那样,在信息的海洋中保持平静,但最初几天,我只感到头晕目眩,精力透支。我甚至开始怀疑,他给我看这些,是否真的想让我知难而退。
直到一周后,一个深夜。
我惯例地浏览着那些混乱的信息流,一条关于某大型科技公司CEO突然住院的简短快讯,与另一条关于该公司某个核心供应商工厂发生“小型安全事故”的模糊报道,几乎同时闪过。
这两条信息在浩瀚的噪音中微不足道,分属于不同领域,来源也毫不相关。
但不知为何,那一刻,我脑海中仿佛有根弦被拨动了。一种模糊的、基于大量杂乱信息浸泡后产生的直觉,让我感到一丝不对劲。这种“巧合”,带着一种人为的、刻意掩饰的痕迹。
我下意识地,在信息流内部的检索栏里,输入了那家供应商的名字,并限定了时间范围。
更多的碎片浮现出来:几个月前,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基金收购了该供应商的部分股权;上周,一个与该基金关系密切的学者,发表了一篇质疑该科技公司某项核心技术专利稳定性的报告……
这些点,分散在信息的海洋里,看似毫无关联。但此刻,它们在我脑海里,被一条若隐若现的线串联了起来。
一个大胆的、令人脊背发凉的猜想形成。
我猛地拿起手机,几乎是下意识地,拨通了方舟的号码。电话只响了一声就被接通。
“方舟,”我的声音因为紧张而有些沙哑,“我觉得……‘远航科技’明天开盘可能会被做空。理由是技术专利隐患和供应链危机,但本质是……恶意收购的前奏?”
电话那头,是长达十几秒的沉默。
然后,我听到他轻轻吸了一口气,那声音里,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近乎赞赏的复杂情绪。
“证据链还不完整,但直觉的方向……”他顿了顿,说出了让我心跳骤停的评价,“……完全正确。”
“林夕今,”他的声音透过听筒传来,清晰而有力,“欢迎,真正来到信息的岸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