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宫来自现代经济学院 第17章:府外产业的初步整合(1/2)

周姨娘的风波如同投入湖面的石子,涟漪虽渐渐平息,却让洛晚晚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侯府内部的阻力盘根错节,仅仅整顿内院,如同扬汤止沸,难以根除沉疴。

侯府庞大的财政窟窿,根源在于入不敷出,而

“开源”的关键,在于那些散落在府外、却被各种势力把持、经营不善的田庄与铺面。

在取得了萧煜的默许和支持后,洛晚晚决定将改革的重心,正式转向府外产业的整合。

这一步,如同虎口夺食,必将触动比内院更深、更广的利益网络。三老太爷一系,在侯府外部产业中经营多年,树大根深。

但洛晚晚别无选择,侯府的未来,系于能否将这些

“失血”的产业,转变为

“造血”的源泉。整合的第一步,是人事。洛晚晚再次启用了在清河庄证明过能力的常安。

这一次,她不再是小范围的试探,而是给予了常安更大的权限。萧煜亲自发话,擢升常安为侯府外院田庄总管事,负责统筹京郊所有田庄事务。

这道命令一下,在外院引起了不小的震动。一个曾被排挤、几乎被遗忘的

“罪员”,竟一跃成为总管事?任命当日,洛晚晚在萧煜的外书房亲自见了常安。

此时的常安,比初见时更多了几分沉稳,黝黑的脸上,那双清正的眼睛里燃烧着被信任重用的激动与决心。

“常管事,侯爷与我将所有田庄托付于你,担子不轻。”洛晚晚语气郑重,将一份她亲自撰写的《田庄优化试行纲要》递给他,

“这里面是我的一些想法,主要是因地制宜,调整种植结构。上等水田依旧保证粮作,但可划出部分中田试种市场需求大、价值更高的经济作物,这是清单和预估收益。另外,几个庄子都有池塘林地,可尝试发展特色养殖,如鱼、鸭、甚至鹿、麝等。你需要尽快熟悉各庄情况,制定详细计划,招募或培养懂行的人手。前期投入,我会从‘云裳阁’的收益中拨付。我要看的,是实实在在的成效和清晰的账目。”常安双手接过那本与众不同的

“纲要”,里面不仅有文字,还有简单的图表和数据对比,清晰明了。他深吸一口气,单膝跪地:“侯爷,夫人!常安必定竭尽全力,不负重托!若不能使田庄增收,常安提头来见!”萧煜坐在上首,只淡淡

“嗯”了一声,但那股无形的支持,却让常安倍感压力,也倍增动力。然而,改革的道路从无坦途。

常安新官上任,面临的第一个难题就是旧有势力的阳奉阴违和消极抵抗。

那些原本掌管各庄的管事,多是三老太爷或其亲信提拔,早已将田庄视为私产。

如今空降一个总管事,还要改变沿袭多年的种植模式,断他们财路,岂能甘心?

常安去京郊最大的

“丰裕庄”推行新策,庄头赵管事表面恭敬,满口应承,背地里却鼓动庄户们抵触,散布谣言说新作物是

“邪术”,种了会坏地,甚至克扣常安拨下的新种和农具。去另一个

“上林庄”,管事的干脆称病不见,让常安连庄门都进不去。消息传回,洛晚晚并不意外。

她早有准备,与萧煜商议后,采取了双管齐下的策略。一方面,萧煜以侯爷的名义,再次明确常安的总管职权,并派了两名亲兵随行,以壮声威,震慑宵小。

另一方面,洛晚晚授意常安,不必急于求成,采取

“分化瓦解,重点突破”的策略。常安会意,不再强攻那两个钉子户,而是选择先从规模较小、管事相对弱势且土质适合改革的

“清河庄”和另一个

“小屯庄”入手。他亲自驻守庄子,与庄户同吃同住,讲解新作物的好处,承诺收成后提高分成,并预先支付部分定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