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颍川开始逐鹿九州 第七章 靖安营的脊梁(3/4)

刘湛没有直接回答,而是抛出了一个问题:“我问大家一个实在的问题。若是在山林里,一个人,赤手空拳,对上一头饿极了的花斑猛虎,胜算有几何?”

台下顿时响起一阵低低的哄笑和议论。一个胆子大点的汉子嚷道:“刘公,那还谈啥胜算?肯定是给猛虎送菜,让它打牙祭了呗!”

“不错。”刘湛点头,神色认真,“几乎是十死无生。但,若是十个人,二十个人,甚至三十个人呢?每个人手里都拿着结实的木矛,或者猎叉,不再各自为战,而是背靠着背,结成一个圆阵,互相依靠,进退有序,矛尖一致对外。那猛虎,它还敢轻易扑上来吗?”

士卒们安静下来,开始认真思索。他们都是颍川人,不少人家乡靠近山区,听过猎户对付猛兽的故事。有人喃喃道:“那……那估计猛虎也得掂量掂量……”

“不是掂量,是不敢!”刘湛的声音提高了一些,带着斩钉截铁的力量,“它再凶猛,也怕被从四面八方刺来的长矛捅成筛子!我们结阵,就是把我们一百五十个人,变成一头比猛虎更可怕、浑身是刺的巨兽!”

他趁热打铁,提起了他们共同的经历:“我们再回想一下黑风峪那一战!杜远的人马,比我们多不多?” “多!”这次回答整齐了许多。 “他们凶不凶?” “凶!” “那我们为什么能赢?靠的是我刘湛武功盖世?还是靠周队率一个人能杀光他们全部?”刘湛的目光扫过周仓,周仓配合地咧咧嘴,露出一个“那倒也未必不能试试”的凶悍表情,引得士卒们一阵低笑。

“都不是!”刘湛自问自答,语气激昂起来,“我们靠的就是结阵!靠的是你帮我挡住侧面砍来的刀,我帮你捅穿正面冲来的敌人!靠的是令行禁止,一百多人如同一个握紧的拳头,打出去才有力量!靠的是信任,是把你的后背放心地交给你的兄弟!”

他站起身,虽然身形不算特别魁梧,但此刻在夕阳的余晖下,却仿佛蕴含着巨大的能量。他的目光变得锐利,声音在校场上空回荡,撞击着每个人的耳膜和心扉:

“我们这支队伍,叫‘靖安营’!兄弟们,你们可知,何为‘靖安’?”他顿了顿,不等有人回答,便铿锵有力地说道,“靖,是平定!安,是安宁!我们靖安营,就是要扫平颍川地界上,所有祸害百姓的贼寇匪徒!就是要保境安民!让我们的父母,不再半夜被踹门声吓醒!让我们的妻儿,不再担心被乱兵掳掠欺凌!让我们脚下的这片颍川土地,重归太平,能安心种地,安稳过日子!”

他指向远方,仿佛能穿透暮色,看到那些受苦的村庄:“我们手中的刀枪,不是为了去欺压良善,不是为了去争权夺利,不是为了给哪个大人物当看门狗!我们是为了——守护!”

“守护我们身后,那或许残破但却温暖的家!守护那些手无寸铁、指望我们保护的乡亲父老!”刘湛的声音带着一种灼热的情感,“也许,现在有人觉得,我刘湛在这里说的是空话、大话。是画一张大饼给你们充饥。”

他的语气转而变得无比郑重,甚至带着一丝赌咒发誓的狠劲:“但我刘湛,今日就在此,对着这皇天后土,对着我们靖安营全体兄弟立誓!只要我刘湛有一口吃的,就绝不会饿着任何一个兄弟!只要我刘湛活着,站在你们前面,就绝不会让兄弟们白白送死!我们要立的功业,是实实在在保护了百姓的功业!我们要博的前程,是让我们自己,让我们的子孙后代,能挺直腰杆、安稳种田、不再受人欺辱的前程!”

没有引经据典,没有华丽辞藻,只有最朴实、最直白,甚至带着些泥土气息的话语。然而,正是这些话语,如同重锤,句句敲打在这些大多出身贫寒、或是深受战乱之苦的士卒心坎上。他们当中,有多少人是被黄巾军害得家破人亡?有多少人是被苛捐杂税逼得走投无路?有多少人仅仅是为了在这乱世中,像个人一样活下去?

刘湛的话,像是一颗火种,投进了他们早已干涸或冰冷的心田。让他们模糊地意识到,自己每日在这尘土飞扬的校场上流下的汗水,付出的艰辛,似乎有了超越仅仅“混口饭吃”之外的、更沉重也更光荣的意义。不是为了某个遥不可及的大人物,是为了自己,为了家,为了这片生养他们的土地。

人群中,一片寂静。只有粗重的呼吸声,和火把燃烧时偶尔爆开的噼啪声。许多汉子的眼睛在暮色中闪闪发光,那里面有什么东西在燃烧。有人下意识地握紧了拳头,有人偷偷抹了把眼角不知是汗水还是别的东西。

周仓抱着膀子,依旧那副凶悍的表情,但他看向刘湛背影的眼神,那抹复杂的光芒更盛了。他或许不完全理解这种“大道理”,但他能清晰地感觉到,经过刘湛这一番话,眼前这群士兵的精气神,仿佛被无形地拧紧了一扣,变得更加凝实,更加……有了点不一样的味道。这或许,真的比单纯的打骂和犒赏更管用。

日子,就在这日复一日的汗水、尘土、呵斥、饱饭和夜晚的“谈心”中,飞快流逝。

靖安营的面貌,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发生着变化。队列阵型越发纯熟,推进、转向、散开、集结,动作渐渐有了行云流水般的顺畅感。士卒之间的配合也愈发默契,一个眼神,一个细微的动作,同伴便能心领神会。更重要的是,一种无形的凝聚力,如同春藤缠绕大树,悄然滋生、蔓延。他们开始自觉地以“靖安营”的身份为荣,对外人提起时,会挺起胸膛说“俺是刘公麾下靖安营的”。一种初步的集体荣誉感,开始在每个人心中萌芽。

这一日,午后刚过,太阳依旧毒辣。刘湛正与周仓在校场边缘一棵勉强提供荫凉的老槐树下,商议着是否要设法筹措一些弓弩,开展最基础的远程射击训练。毕竟,总不能每次都等敌人冲到眼前再结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