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彼得提出的这个担心——中国法律体系不完整,担心技术一旦转让给中国企业,知识产权得不到保护的问题,闻家的律师团队早有准备。
这个问题在会议室里被提出来的时候,彼得的语气虽然客气,但态度很坚决。
他说:“周先生,请您理解,我们不是不信任您个人,而是从最严谨的法律角度来说,我们必须为公司的长远利益负责。”
“如果将来双方出现任何商业纠纷,我们很难通过有效的法律途径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这,是我们董事会最大的顾虑。”
这话说得很直白,甚至有些刺耳。
闻家的首席律师是一位姓陈的先生。他年约五十多岁,头发梳理得一丝不苟,在香港的法律界声望很高,说话的语气温和但却很有分量。
“彼得先生,您提出的担忧,我们完全可以理解,这也确实是所有跨国技术转让谈判中最核心的问题之一。”
陈先生微微一笑,他从面前那厚厚的文件夹里,从容不迫地抽出了几份早就准备好的文件。
“不过,我们已经为此专门设计了一套完整的法律架构。我相信这套架构,可以彻底地消除您的这些顾虑。”
他将文件轻轻地推到了会议桌的中央:“首先,这份即将签订的技术转让合同,并不是在贵公司与周先生在深圳的工厂之间直接签订的。”
“您看,”陈先生指着文件上的条款,清晰地解释道,“我们已经在香港,注册了一家全新的合资公司,注册资本为一千万港币。这家全新的香港公司,将作为此次技术引进的合法主体,来与贵公司签订正式的技术转让合同。”
“彼得先生,汉斯先生,”陈先生看着两位神情专注的德国人,继续说道。
“香港的法律体系,对于你们来说,应该并不陌生。它沿用的是英国的普通法系,这套体系是完全透明、可预测且值得信赖的。香港的法院系统独立运作,相关的商业判例法也十分清晰,执行效率很高。”
“我们认为,这个设计从根本上就解决了贵方对于在中国大陆可能会‘无法可依’的恐惧。”
汉斯推了推鼻梁上的金丝边眼镜,仔仔细细地看着合同上的相关条款,脸上的神色开始有些松动了。
“而且,”陈律师趁热打铁,继续说道,“我们在合同中,也明确地约定了贵公司所转让的所有技术,只能在中国大陆境内指定的工厂进行使用,绝不得以任何形式向任何第三方进行转让。”
“这样也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护贵公司在其他国际市场上的利益。同时,我们会在合同中设置极其严格的保密条款和违约责任。一旦发现有任何技术泄露的情况发生,违约方将承担高达数百万美元的惩罚性的赔偿。”
在悠悠的建议下,这份合同中还特别加入了一条在当时看来,极具前瞻性的条款:
合同中明确规定,任何由本合同所引发的争议,均不提交任何一国的法院进行诉讼,而是,必须提交至国际商会(ICC)仲裁院或斯德哥尔摩商会仲裁院,进行最终的仲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