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后,我成了东北电商女王 :凛冬散尽,星河长明 (1-30) 第二十五章 以正视听(1/2)

质疑的声音像初春的冻雨,不算猛烈,却带着浸骨的寒意,在网络上悄无声息地蔓延。那个打着“探访”旗号的视频,被几个本地小号转发,评论区里“资本介入”、“失去本心”的论调时有浮现。

王嫂和李姐也看到了,干活时显得有些心不在焉,偶尔看向那些崭新设备的目光里,重新染上一丝疑虑。氛围变得微妙而压抑。

赵北北将一切看在眼里,没有立刻开会宣讲,也没有疾言厉色地驳斥。她只是更早地来到厂房,更晚离开,检查得更细。在一次调试新到的自动灌装机时,她特意叫来了王嫂和李姐。

“王嫂,你手稳,来设定这个灌装量。”赵北北指着控制面板,“李姐,你眼尖,盯着出口,看看每瓶的液面高度是不是一致。”

两人有些意外,但还是依言上前操作。机器嗡鸣,精准地将温热的秋梨膏注入瓶中,液面几乎分毫不差。

“以前咱们用勺子舀,”赵北北看着那稳定的流水线,平静地开口,“一勺多,一勺少,全凭手感。现在机器一下,分量都一样。你们说,买糖的人,是愿意拿到一瓶稳稳当当、分量十足的,还是愿意碰运气,可能多也可能少?”

王嫂和李姐对视一眼,没说话,眼神却动了动。

“还有这锅。”赵北北拍了拍旁边巨大的恒温熬糖锅,“它不懂什么是火候,但它认数字。我们说一百一十五度熬四十分钟,它一秒不会多,一度不会少。能把‘差不多’变成‘刚刚好’,这算丢了手艺,还是长了本事?”

她语气平缓,像是在陈述一个再普通不过的事实。没有大道理,只有最朴素的对比。

马婶在一旁封装,头也不抬地接了一句:“我看是长了天大本事!以前北北熬糖,咱们都得陪着熬夜,现在到点下班,回家还能给娃做顿饭。这机器好着呢!”

朴实的语言最有力量。王嫂和李姐脸上的阴霾散了些,李姐甚至小声嘟囔:“也是……以前炒山楂,胳膊都快抡废了,现在这炒锅自己会转,是轻省多了……”

内部的人心,需要用事实来安稳。

对于外界的质疑,赵北北选择了最直接,也最笨拙的方式回应。

她架起手机,开启直播。没有预告,没有滤镜,背景就是嘈杂而真实的新厂房。她穿着工服,戴着口罩,镜头扫过清洗区、熬煮区、灌装区、包装区。

“大家好,我是赵北北。这里是赵氏糖坊的新厂房。”她声音不高,带着一丝劳作后的疲惫,却异常清晰。

她没有回避那些机器,反而将镜头对准它们:“这是恒温锅,保证每一批糖的火候都一样。这是自动灌装机,保证每一瓶分量都相同。这是真空包装机,让糖能放得更久,送到更远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