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当皇帝 第十五章相扶(1/2)

黔国公大老远从云南送来的茶叶,显然不怎么合张居正的口味。

福建布政使送来的大红袍,茶香中透着一股子的儒雅与正气,则是很对张居正的胃口。

朱翊钧便让菽安不必再沏,君臣二人便只喝口感绵软、淳厚的大红袍。

内外分工完毕,两人也都彻底放松了下来。

为大明续命五十年的第一狠人,也难得像今夜这般悠闲,不用去理会政事。

尤其是得到了皇上坦诚以待的支持态度后。

朱翊钧一个多月来,今夜也是难得放松身心。

之前他还曾想着在收拾利索内廷后,好暗中跟张居正争权夺利。

但今日在见识了冯保、李幼孜、张四维三人的手段,以及四处漏风的内承运库后,思前想后,朱翊钧最终选择放弃了这个念头。

君臣二人和则两利的道理他自然懂得。

张居正既能够被后世称之为:为大明续命五十年的狠人,其功绩自然不用他一一赘述。

明实亡于他万历帝之罪,显然是指在张居正死后,他这个无能的皇帝没有压住那些朝臣,从而心灰意冷乾清宫挂机三十年不见朝臣。

说白了,张居正这几年打造的大好局面,是毁在了他与朝臣众人手里。

非他一人之责。

如今自己坐拥两世阅历,虽对这个时代不曾抱有傲慢与偏见。

但既然有重来一次的机会,而且文有张居正,武有戚继光,这牌面比起太祖皇帝可是要强太多太多了。

所以他这个皇帝只要稍微有点未雨绸缪的帝王手段,能在张居正死后,稳稳掌控住朝堂,想来便不至于葬送大明王朝。

成为明实亡于万历的历史罪人。

两人如同忘年交一般,张居正也是敞开了心扉。

时不时讲述一些内阁趣事,包括张四维每次遇到科道言官的弹劾,都会上疏请辞的举动等等。

总而言之,此时的张居正更像是一个老师,教授着少年皇帝一些如何理政的经验。

朱翊钧则是表现出了他这个年纪该有的天马行空与离经叛道。

时常会说一些让张居正感到震惊的话语。

“财政预算?”

张居正睁大了双眼:“何为财政预算?”

“简单点说,就是根据过往一年或几年各个衙署的收支做一个预测跟计划,从而能够更好地管理朝廷每年的开支……。

如此这般下来,就比如内阁,去年花了多少钱,每笔钱都干了什么?

这些应该都有账本吧?

那么年底审核后,便可以去掉一些不必要的花销,收缩明年拨给内阁的银两。

又比如户部,赶上灾年,花费了多少银两拨掉给了地方,这笔钱是从哪里出的,往后要不要专门设置这么一笔用来救灾的银子等等……。

所以想来不用朕多说,元辅都应该明白这对朝廷的益处吧?”

张居正听的目瞪口呆,即便如今已经是子时,但朱翊钧的话却是瞬间点燃了他的心。

仿佛一下子像是烧开了的开水一般,咕噜咕噜的随之而衍生出的诸多想法,开始不断在脑海里冒着泡。

“也就是说……如此一来,甚至都可以杜绝一些官员假公济私的行为……。”

“如今考成法虽初显成效,但朕据闻,朝堂官员每每饮宴,包括府里的一营开销,可都是用的朝廷的钱。

哦,这是沈一贯说的。”

朱翊钧毫不犹豫地就把沈一贯给出卖了。

继续道:“他还说包括一些官员纳妾、过寿、往府里请戏班,哪怕是游山玩水逛青楼,都是用朝廷的钱。”

“沈一贯所言确实属实。一衙之长、一县之令,自然有权力任意挪用衙署的银子,这种事情,在我大明官场屡见不鲜,已是常态了。

怕是很多臣子官吏,都不曾意识到这已经违反了朝廷律例。”

朱翊钧点着头。

古代的父母官,显然要比后世优厚太多了。

诸多在朝官员呼朋唤友游山玩水、吃喝享乐,致仕官员回乡大兴土木、修建园林等等,以他们的俸禄又怎么可能?

还不都是羊毛出在羊身上?

花的都是朝廷的钱。

一老一少两人丝毫没有觉得时间过得很快。

府里包括张居正的夫人、儿子等,一个个时不时悄悄探望着亮着灯光的书房,互望彼此都是感到惊讶不已。

“父亲好像有些年不曾这般跟人谈话至深夜了吧?”

张嗣修小声问着张敬修。

“小点儿声,别打扰了皇上,到时候可让你吃不了兜着走。”

“我看皇上挺好说话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