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当皇帝 第十四章心照不宣(1/2)

超出年龄的从容此刻在朱翊钧身上展现得淋漓尽致。

面对张四维大不敬般的质问,嘴角撇了撇,放下手里的笔架,直接在书桌后坐下。

这才望向气势汹汹的张四维,淡淡道:“朕要不是皇帝,反过来今日受辱的会不会就是朕?

你身为臣子,在朕跟前吆五喝六的,又置朕的颜面于何处?

今日朕本还想给你留点脸面,但你既然还跑过来倒打一耙质问朕,那朕倒要问问你,这些可属实。”

说完后,朱翊钧便对着刚刚跟着过来的良安招了招手。

良安快速步入书房,从怀里掏出了冯保的供词。

朱翊钧接过随手就仍在书桌前的地面上。

啪的一声,清脆的声音让张居正右眼跟着跳了几下,心头涌起一股不好的预感。

“捡起来自己看看,最好能给朕一个合理的解释。”

张居正看了看朱翊钧,又看了看张四维。

不动声色道:“张学士,这是皇命。”

张四维依旧铁青着脸色,看了看朱翊钧,又看了看被扔在地上的奏章。

挪动着脚步走入书房,慢慢弯腰捡起奏章。

很快,张四维就变了脸色。

抬起头道:“皇上,这是冯公公在诬陷臣,臣怎么可能会收受他的贿赂?

皇上,臣要跟冯公公当面对质。”

“好啊,冯保如今就被关押在北镇抚司,你可以去那里跟他当面对质。”

朱翊钧毫无坐像地窝在椅子里道。

“皇上难道也不相信臣吗?”

“你得拿出让朕相信你的证据不是?空口白牙让朕如何相信?”

张四维看着朱翊钧不由长叹一口气。

此时朱翊钧给他的感觉,就像一块坚不可摧的石头般强硬,水泼不进火烧不动。

自己在朝堂的威望、资历,内阁辅臣的身份,尤其是多年来刻意培养的刚烈耿直的人设,在这一刻面对朱翊钧时,竟然丝毫无法撼动年少皇帝。

可别忘了,即便是当年的穆宗皇帝,面对自己被人栽赃陷害、弹劾贪墨的罪名,都是半信半疑。

而后只要自己上疏请辞,穆宗还会一而再再而三地挽留自己。

自己多年来在朝堂上的清誉,可都是这么来的。

一旁的张居正默默从张四维手里接过奏章,翻开不一会儿便皱起了眉头。

不出所料的话,今夜皇上目的怕就是这份冯保招供的供词了。

“老臣为官多年,历经世宗皇帝、穆宗皇帝,自认为一生清廉、光明磊落,行得端坐得正。

朝堂之上任劳任怨、兢兢业业,无愧于天地,更无愧于世宗、穆宗皇帝。

自然,为官多年,老臣也因此得罪了不少人,恶意中伤、栽赃诬陷老臣之人时常有之。

遥想当年老臣面对朝堂宵小弹劾、攻讦,穆宗皇帝都选择了信任老臣。

老臣深感愧对浩荡皇恩,让皇上为臣忧心实非人臣,于是几番上疏请辞,都被穆宗皇帝驳回。

甚至老臣因父去世回乡时,穆宗皇帝还赐臣金银细软,深恐老臣家资寒酸无法体面回乡。

老臣即便到了今日,每每想起当年穆宗皇帝的恩赐,时常还会感激落泪。

如今臣老了,朝堂中有些人见不得臣一直占着内阁的位置了。

所以……皇上,明日正是朝会之日,臣定会给皇上一个满意的交代。

臣告退。”

此时的张四维,脸上带着满满对世宗、穆宗两位皇帝的追思。

刚刚一副要对朱翊钧兴师问罪的凶神恶煞,此时在脸上看不到半点影子。

有的只是一个如同耄耋老人一般,仿佛看破世间名利的超然姿态。

“是真是假,朕自会命元辅查个清楚。

不过为了避嫌,也是为了公平与公正,即日起,就不必前往内阁了。

等查明了真相后再议。

退下吧,朕还有朝堂政事与元辅商议。”

朱翊钧不咸不淡地说道。

张四维愣在了原地,不可思议地望着朱翊钧。

后面那句话怎么听着有些耳熟,以及说不出的讽刺意味呢?

他本以为自己当着诸人已经说软话了,那么皇上也应该顺势安慰自己几句。

什么朕也是误信了奸人佞言……。

朕也是一时糊涂,还望张学士勿往心里去,朕一定还你个公道等等。

这些他想听的一个字都没有听到啊。

张居正轻咳了两声,依旧是面无表情,道:“敬修,送送张大人。”

“是,父亲。

张大人……您……这边请。”

张敬修面色如常,心里头却是浪涛翻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