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不懂医术也不懂佛法的罗大元发愁了,他帮不上忙啊。
萧荣欺他心善,满面诚恳道:“佛祖都降罪了,说明咱们俩命定该当亲家,芙儿还没说亲吧?我家老三也还单着,你若看得上他,咱们让老三跟芙儿凑一对如何?”
罗大元下意识地望向堂屋。
萧荣接着夸自家老三:“你别看我是个武夫,老三可是个读书人,十九岁就中了京师乡试的解元,二十岁春闱时因为吃错东西坏了肚子没发挥好才落了榜,这两年我把他送去嵩山书院受名师点拨,明年肯定跟行书一样金榜题名,到时候你一口气得两个进士女婿,说出去多光彩!”
这饼够香,罗大元不自觉地痴笑起来。
等他从美梦中醒来,萧荣热情地问:“那就这么定了?”
罗大元:“……我是愿意,可我们家我说了不算,得秋月跟芙儿都同意才行。”
尤其是女儿,眼光高着呢,举人也相看过好几个,都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黄了。
萧荣自信道:“好,那饭后你再跟弟妹芙儿商量商量,我们父子俩诚心求娶,就等你们点头了。”
堂屋。
因为有个大女婿裴行书,王秋月面对萧瑀这样的读书人也没那么局促了,一边稀罕地端详年轻人的俊脸,一边热络地问些家常,包括萧瑀今年多大了、考了哪些功名等等。
萧瑀一一回答,小丫鬟送来茶水,他颔首道谢,端茶品茶的动作风雅清逸。
王秋月看得目不转睛,直到萧瑀放好茶碗抬眸看来,王秋月才尴尬地收回视线,鬼使神差地问道:“二十二,是不是已经成亲了?”
萧瑀:“这两年一直在读书,父母还未曾张罗。”
王秋月莫名满意,小女儿期盼许久的如意郎君,不正是这个样?
.
又是一顿丰盛的午席,只是罗芙没有出来陪客,直到席后萧荣父子要回县城了,她才被母亲唤出来送客。
并不知晓父辈打算的罗芙大大方方的,马车一走远就与爹娘兄长往里走。
憋了许久的罗大元终于憋不住了,将妻子与儿女叫到堂屋,关上门,倒豆子似的转述了萧荣那些话。
王秋月既高兴真的可以收了一表人才的萧瑀做女婿,又忧心萧家的家风:“萧侯爷那么势利,因为长子的伤才来找咱们,万一这计划没用他儿子还是瘸了,他会不会怪到芙儿头上?或是计划管用他儿子好了,他们一家却嫌弃芙儿家世低微挤兑她?”
憨厚的罗大元也有血性,哼道:“他敢这样,我就去京城大闹一场,让全京城都知道他是什么德行!”
撂下狠话,罗大元想了想,替故交说话道:“但我看他不像会过河拆桥的。”
真瞧不起他,萧荣不会跟他剖心,而且一个愿意为了长子低头的势利眼,骨子里不会太坏。
“至于家世,他是泥腿子出身,他夫人也是村里姑娘,嫌弃芙儿就等于嫌弃自己,应该不会。”
王秋月:“萧瑀两个嫂子可都是高门闺秀……”
默默听着的罗芙突然道:“高门闺秀又如何,只要我有理,我就不怕她们,莫说她们,就是侯爷,光凭他毁约这件事,我就能拿捏他一辈子。”
小姑娘趾高气扬的,王秋月懂了,笑道:“芙儿愿意了?”
罗芙嗔了母亲一眼,这还用问?
一个面如冠玉、温文尔雅的侯府公子、读书举人,才品财貌皆全,简直就像昨晚的月亮显灵了,她要什么月亮就给她送什么。
反正罗芙对萧瑀非常满意,至于嫁人后可能会面临的一些婆媳妯娌琐碎,嫁谁都会有,她自己立得起来便什么都不怕。
既然父女俩都同意这门婚事,本就对萧瑀满意的王秋月也痛快地拍了板,使唤儿子道:“趁着你大姐他们还没出发,你赶紧进城一趟,你姐夫懂得最多,叫他也帮咱们拿拿主意。”
罗松:“……妹妹的婚姻大事,你们怎么不问问我的意见?”
王秋月挑眉:“你不同意?”
罗松:“……算了,我听你们的。” </div>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