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佩牵缘:真假千金沪上行 第0097章渔村暗影(1/2)

夕阳将吴淞口的海面染成一片瑰丽的橙红,阿贝撑着乌篷船,哼着不成调的渔歌,正准备收网返家。船桨划破平静的水面,也划破了她连日来心底那丝莫名的涟漪。自从那日遇见那个叫齐啸云的“城里少爷”后,她总觉得有什么东西不一样了。尤其是贴身戴着的半块玉佩,这几日似乎格外温润,偶尔甚至会闪过一丝极淡的、几乎难以察觉的暖意。

---

吴淞口的傍晚,总带着一股咸腥而安宁的气息。

晚霞如火,烧透了半边天,又将漫天绚烂的色彩倾倒进波澜不惊的海湾里。海水被染成了暖融融的橙红色,随着微波荡漾,碎金一般闪烁着。远处的渔船三三两两开始归航,帆影点点,拖出长长的波纹。海鸥盘旋着,发出清亮的鸣叫。

阿贝站在自家那艘有些年头的乌篷船头,利落地收着最后一网鱼。她穿着粗布缝制的短褂和阔腿裤,裤脚挽到膝盖,露出晒成健康小麦色、线条流畅结实的小腿。海风拂过她略显凌乱的发丝,带来凉爽的湿意。

“嘿哟!”她轻喝一声,双臂用力,将沉甸甸的渔网拖上船板。网里银光闪烁,鱼尾噼啪乱跳,收获颇丰。她抹了把额角细密的汗珠,脸上露出满足的笑容。今天的收成不错,明天赶早市应该能卖个好价钱,阿爹的药钱又能凑上一些了。

她拿起竹篙,熟练地调整着船头方向,准备返航。嘴里无意识地哼唱着从村里老人那儿学来的、不成调的古老渔歌,歌声随着海风飘出去老远。

船桨一下下划入水中,发出规律的“欸乃”声,打破了黄昏海面的宁静。

可阿贝的心,却不像这海面一样平静。

这几日,她总觉得心里有些异样,像是被投入一颗小石子的湖面,荡开了一圈圈细微的、难以平复的涟漪。

而这一切,似乎都源于几天前,那个突然出现在渔村的“城里少爷”。

齐啸云。

她还记得他那双眼睛,不像村里那些后生那般直白憨厚,而是深邃得像这夜晚的海,里面藏着太多她看不懂的东西。他穿着挺括的白色西装,站在那里,就跟这渔村格格不入,像是一幅水墨画里突然闯入的西洋油彩,突兀,却又……莫名地吸引人的视线。

他问路时的语气还算客气,但那种居高临下的疏离感,是骨子里透出来的。还有他看向自己的眼神,探究,审视,甚至带着一丝……她说不清道不明的复杂情绪。

他到底是什么人?来这小小的吴淞口做什么?真的只是迷路了?

阿贝甩了甩头,试图把这些乱七八糟的念头赶出去。城里来的少爷,跟她一个打渔的女儿,本就是两个世界的人。不过是偶然相遇,日后想必再无交集,想他作甚?

然而,胸口处传来的一丝微弱的暖意,却让她无法彻底忽视那份异样。

她下意识地伸手,隔着粗布衣裳,按在了胸前贴身佩戴的那半块玉佩上。

这玉佩,从她有记忆起就跟着她。阿爹阿娘说,是在码头捡到她时,她怀里就揣着的。玉质很好,触手温润,雕刻着精致的花纹(她看不懂是什么),只是可惜只有半块。阿娘用红绳编了络子,给她贴身戴着,说是保平安,也是她身世的唯一凭证。

以往,这玉佩总是带着一丝凉意,贴着皮肤很舒服。可自从那天见过齐啸云之后,这玉佩似乎……变得有些不同了。偶尔,会毫无征兆地闪过一丝极淡极淡的暖意,如同冬日里呵出的一口白气,转瞬即逝,却真切地存在过。

是错觉吗?

阿贝蹙紧了眉头。她不是个心思细腻、喜欢胡思乱想的女孩,常年跟着阿爹出海打渔,让她养成了爽利甚至有些泼辣的性子。可这玉佩的异常,以及那个突然出现的齐啸云,像两根细小的刺,扎进了她原本简单明快的生活里。

“阿贝——!回来吃饭咯——!”

岸上传来阿娘熟悉的呼唤声,中气十足,带着渔家妇女特有的敞亮。

阿贝精神一振,立刻将那些纷乱的思绪抛到脑后,扬声应道:“哎!就来!”

她加快动作,撑着船靠向岸边那熟悉的、亮起昏黄灯光的小屋。

船刚靠稳,系好缆绳,阿贝拎起装满鲜鱼的鱼篓,跳上岸。莫老憨的妻子,阿贝的养母莫林氏已经迎了上来,接过她手里的鱼篓,嗔怪道:“怎么又这么晚?天都快黑透了,一个姑娘家家的,多不安全!”语气里满是关切。

“今天鱼群好,就多下了两网。”阿贝笑嘻嘻地挽住阿娘的胳膊,“阿爹今天好些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