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个大帝之姿弟子的命运 第十四章持正(4/4)

一个拄着拐杖的老汉看到他们,挣扎着上前,一把抓住沈砚之的衣袖:“大人,您救救我们吧!”我们已经三天没吃东西了,我孙子还烧着呢,再这样下去,简直是要了性命!”

沈砚之的心像是被针扎了一下。他看刘通判,语气严肃:“朝廷下拨的赈灾粮、救济款怎么办?”为何流民如此困苦?”

刘通判眼睛一闪,支支吾吾地说:“这……”这批救灾粮还在运送途中,救灾款还需要层层审批,尚未下来……\

“胡说!”沈砚之厉声打断他,“简报上明明写着,半月前赈灾粮就已抵达应天府,救济款也已拨付!你还敢欺瞒我?”

刘通判吓得脸色惨白,“咚咚”一声跪倒在地:“大人饶命!”是……是王虎大人把救灾粮扣了,说要先在自己的粮库里‘储存’一下,救灾款也被他拿去放高利贷,自己卑微。卑微的职位不敢管啊!”

“王虎!”沈砚之咬着牙说出这两个字,眼神冷得像冰,“他以为他是户部尚书的小舅子,就能无法无天吗?”

他立即命衙役:“立即到王虎粮库,把救灾粮全部全部运往安置点!”再去拿我的令牌,到府库提取五百两白银,请来郎中给流民看病,买面,让大家先吃上热饭!”

“是!”衙役们应声而去。

刘通判趴在地上,大气都喘不过气来。他没想到,沈砚之刚上任第一天,就敢动王虎,这股刚正不阿的劲头,比坊间传言中有过之而无不及。

很快,救灾的粮食运了过来,郎中带着药材也赶了过来。流民看到粮食和郎中,激动得热泪盈眶,纷纷向沈砚之磕头道谢。沈砚之亲自指挥衙役分发粮食,再次走到孩子身边,抚摸着他的额头,轻声说道:“不要怕,郎中来了,不久就会好的。””

处理完安置点的事情,沈砚之马上回了府,让人把王虎的罪证查了一遍。可没等衙役出发,府门外就传来一阵喧哗——王虎带着几十个打手,起哄地闯了进来。

“沈砚之!”胆子可不小啊!敢动我的东西?”王虎身着绫罗绸缎,满脸横肉,指着沈砚之的鼻子骂道,“我告诉你,我姐夫是户部尚书,你要是识相,就赶紧把粮食送回来,再给我磕三个头道歉,不然我让你吃不了兜着走!”

沈砚之坐在公案后,冷冷地打量着他:“王虎,你克扣赈灾粮,挪用赈灾款,欺压百姓,草菅人命,桩子都是死罪。”你还敢在这里嚣张?”

“死罪?”王虎哈哈大笑,“在应天府,我姐夫说的话就是律法!你一个小小的太守,也敢管我?来人,把他拖出来给我打一顿,让他知道我的厉害!”

打人者立即冲了上来。沈砚之眼神一起身一跃,把最前面的打人者踹了一脚。他在青玄宗修为多年,武功本就高强,对付这些打手简直是绰绰有余啊!只见他身形如电,掌风凌厉,没一会儿,几十个打手就被打得鼻青脸肿,躺在地上嚎啕大哭。

王虎吓得脸色惨白,转身想跑,却被沈砚之一把拽住后领,拎着鸡似的往回走。“你们……”你还敢揍我?小舅子不会放过你的!”

“我倒要看看,是你小舅子的面子大,还是你小舅子的面子大!””沈砚之把王虎扔在地上,对衙役吩咐,“把他押入大牢,明日升堂问审!”

衙役们上前将王虎拖走,王虎惨叫渐远。站在一旁的刘通判看得胆战心惊,对沈砚之的敬畏之情也多了几分。

当晚,沈砚之收到一封户部尚书的亲笔信,信中威胁他立即放王虎,否则就在皇上面前参他一本。沈砚之看完信,跟上次一样,直接往火盆里一扔。

第二天升堂,沈砚之拿出了查抄的罪证——王虎克扣赈灾粮的账簿、被他打伤的证言、放高利贷的借条,桩桩件件铁证如山。王虎还想狡辩一番,却被沈砚之一一辟谣。

最后,沈砚之宣判:“王虎克扣赈灾粮,挪用赈灾款,欺压百姓,故意伤害,数罪并罚,判处死刑,秋后问斩!”其违法所得,全部没收,用于救济流民,对受害人进行赔偿!”

“没有!”你杀不死我啊!小舅子是户部尚书!”王虎疯狂挣扎,却被衙役死死按住。

民众挤在衙门外听审,听到宣判结果,纷纷拍案叫绝:“沈大人英明!”“终于有人能把这个恶霸给治了!”“

消息传到户部尚书耳中,他气得浑身发抖,马上进宫,当着皇上的面,哭诉沈砚之“目无权贵,乱权势”。皇上却淡淡一笑:“沈砚之所为,皆依法度,何错之有?”王虎罪大恶极,杀人罪有应得。身为尚书的你,管教不严,还敢上门求情?我读你这本尚书,也该好好反省!”

户部尚书吓得连忙磕头谢罪,为王虎求情的事再也不敢提了。

沈砚之斩王虎的消息迅速传遍京城。权贵们都知道,应天府来了个不怕硬的知府,再也不敢像以前那样为所欲为了。而老百姓则欢呼雀跃,纷纷表示朝廷派来的的“青天”。

接下来的日子里,沈砚之雷厉风行,整顿吏治,严惩贪官污吏;打破权贵商店的垄断经营,让小商小贩正常经营;清查被侵占群众田地,物归原主。他还重修了应天府的学堂,聘请有学问的先生授课,使贫苦人家的子弟也有学可上,有书可读。

应天府之气象,渐为之一清。以前街头常见的地痞流氓不见了,商店物价平稳了,学校里传来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百姓脸上也多了几分笑容。

这一天,沈砚之正在批阅公文,随从忽然进来禀报:“大人,门外有个道长自称玄机子求见。””

“师父!”沈砚之猛地站起身,快步迎了出去。

门口站着一位白发苍苍的道长,道袍飘飘,正是玄机的身影。沈砚之赶忙上前跪拜:“师傅,您是怎么过来的?””

玄机子扶起他,笑道:“我是下山云游路过京城的你的事迹,特地来看你一眼。””他上下打量着沈砚之,眼中满是欣慰,“不错不错,你在红尘中守住了本心,道心比在山中时更加坚定,‘正心’二字,你做到了。”

沈砚之摸着胸前的玉佩,眼眶微热:“这都是师父教得好的呀!””

“不是我教的好,是你自己悟出来的。””玄机子望着远处的皇宫,缓缓道,“所谓大帝之姿,并非要身居高位,而是要心怀天下。你如今保护了京城百姓的安宁,教化了一方,这才是最真的道理。今后无论走到哪里,只要守住这份初心,就一定能成就属于自己的‘大帝之道’!”

沈砚之重重点头:“弟子明白了。”

玄机子在府中住了几天,便要离去。沈砚之送他到城外,玄机子回头看了他一眼,哈哈大笑:“当好你的知县,守好自己的路。”未来的江湖和朝堂,或许还需要你挺身而出。”

沈砚之望着师父离去的背影,心里豁然开朗。他知道,自己的修行之路,才刚刚起步。而这条路上,“扶正”二字,永远是他最坚实的行囊。 </div>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