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个大帝之姿弟子的命运 第十四章持正(2/4)

“记不清?”沈砚之冷笑一声,目光扫过张员外带来的家丁,“你带来的这些人里,有没有昨天发现骨头的?”

家丁们你看你,个个垂首不敢言。这时,人群中突然有人小声说话:“大人,我昨天下午已经看到张家的家丁在这里埋东西了。””

众人循声望去,说话的是一位二十多岁的小伙子,是邻村的货郎,时常走村串户。张员外脸色一变,厉声喝道:“废话!”我的家人怎么会来这里埋东西呢?“

“我没有废话!”“货郎”被他吼了一声,虽然有些害怕,但还是鼓起勇气说,“昨天下午我挑着担子从这里经过,看到张家的丁小李,鬼鬼祟祟地蹲在李老汉地里,手里拎着个布包,往里面埋着什么东西。”我当时就觉得奇怪,还多看了两眼,他见了我就迅速离开了。”

沈砚之当即吩咐衙役:“去张府带家丁小李去!””

张员外额头上渗出一身冷汗,想阻止却又不敢,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衙门跑得远远的。没多大一会儿,小李就被押了过来,他一看见大堂里阵仗,腿一软就跪了下去。

“小李,你是昨天下午在李老汉李里埋东西了?”老实交代!”沈砚之的目光如炬,落在小李身上。

小李偷瞄了张员外一眼,看到张员外正恶狠狠地瞪着他,吓得瑟瑟发抖,连忙说:“没有。”没有啊大人,我昨天一直在府中办公,一直没有出来。”

“居然还敢狡辩!”“货郎”上前一步,指着小李说:“我昨天看清楚了,就是你!”你穿的这件灰布短外套,袖口还破了一个洞,对不对?”

小李下意识的捂住袖口,瞬间脸色惨白。沈砚之见状,厉声道:“不说真话,就按妨碍公务论处,先打三十大板!””

衙役们马上拿起水火棍,作势要打起来。小李吓得魂飞魄散,赶紧哭着喊:“大人饶命!”我说!我说!”他抬起头,不敢再看张员外,“是……是员外让我做的!员外早就想要李老汉的地那块地风水好,要盖一座别院。李老汉一直不肯卖,员外就想出了这个主意,让我把府里祖坟的老骨头偷出来,埋到李老汉的地里,把李老汉的祖坟种下去挖,逼着他把地卖了……\

真相大白,张员外两腿一软,瘫倒在地,嘴里嘟囔了一句:“完了。”这下完蛋了……

围观的村民立刻炸开了锅,纷纷指着张员外大骂:“原来是他搞自己搞的!”太缺德啦!“他每天还说自己是个大善人,没想到会坏成这样!”“沈大人千万不能饶了他!”“

沈砚之走上前,目光扫过殿下,大声说道:“张员外诬告陷害良民,意欲强占百姓地盘,其心可诛!”本县宣判:罚银五百两三百两赔偿李老汉精神损失和误工费用,二百两充入县衙粮仓,救济贫苦百姓;另责三十,以儆效尤!”

“大人英明啊!”\

衙役们上前扶张员外,张员外还想挣扎,嘴里嚷嚷着:“沈砚之,你敢把我揍一顿?”我要去知府告您!“

沈砚之不为所动,冷冷地说:“虽然去了。”本县所作所为,皆依法度而行,无愧于心。”

完成任务后,张员外被家丁抬着狼狈地走了。李老汉跪在地上连声向沈砚之磕头:“谢谢沈大人!”你真是个青天大老爷!你们救了我们全家的命啊!”

沈砚之上前将他扶起,笑道:“老人家快起来了,这是我份内的事情。”以后再有人欺负你,虽然到县衙来找我。”

回到县衙,已是午后时分。赵虎又递来一封信,信封上是知府的封条。“大人,这是知府大人派人送来的,说是应急之举。””

沈砚之拆开信,只见上面写着:“张员外是地方乡绅,素来有稍有误会,望沈县令网开一面。”此事若能妥善处置,将来本官在吏部面前,定能为你美言几句,升迁之事,也是不在话下。”字里行间的暗示再明显不过。

沈砚之看完,冷笑一声,直接把信往旁边的火盆里一扔。信纸被火焰迅速吞噬,化为灰烬。

“大人大人那边……”赵虎看着火盆里的灰烬,满脸的忧虑,“知府大人手握实权,我们把他得罪了,以后怕是……”

“公道自在人心,律法重于泰山。”沈砚之重新拿起笔,在公文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我既然当了这个县令,就要对得起百姓对我的信任,对得起师傅对我的教诲,对我的良心也要对得起。”即使丢了乌纱帽,我也不能枉“法”。

赵虎看着他坚毅的侧脸,心中顿时生出一股敬佩之情,不再多说什么,默默地往后退。

消息传到知府王,王大人怒不可遏,将茶杯摔在地上,指着青溪县城的方向骂道:“沈砚之这愣头青!”真是不识抬举啊!给他不要脸!”张员外是他的远房表舅,早就送了不少好处给他,如今沈砚之不给面子,不仅打了张员外,还烧了他的信,简直是公然挑衅。

从此,王大人便处处使绊子给沈砚之。县衙的俸禄总是被克扣,不是拖上十天半月才发的,就是掺些成色不足的碎银子;上面拨出的救灾粮、治水款,也总是层层剥开,到了所剩无几了;甚至还故意安排难办的案子给沈砚之,想让他犯错误。

上个月,县里的大粮商刘三囤粮居奇,趁旱灾哄抬粮食价格,老百姓吃不起粮食,怨声载道,苦不堪言。沈砚之发现刘三的粮仓藏在城外的破庙里,正要带人去查封,王大人却突然派人传话,说刘三是他的门生,要沈砚之“酌情处置”。沈砚之根本不理会,直接查封粮仓,将粮食平价卖给百姓,并罚刘三巨款一笔。王大人得知后,气得大病一场,但也抓不住沈砚之的毛病——他办的每一件事,都是循规蹈矩的。

还有一次,邻县的土匪流窜到青溪县,抢了几个村子,把人杀了,老百姓吓得连门都不敢出。沈砚之主动请命,带着县衙衙役和招募来的乡勇,入山围歼匪徒。那些土匪凶悍得很,有几个衙役都受过伤,有人劝他等知府派援兵来,沈砚之说:“人民多受一日苦,危险就多一分,不能等待!””他凭借在青玄宗学的武功,身先士卒,亲手斩杀了土匪头子,只用了三天就平定了匪患。

渐渐地,青溪县民都知道,他们有一个公正廉明的沈大人,为民做主。有人送他一块“青天”匾,用最好的楠木打造,黑漆金漆,看得沈砚心里暖暖的,却坚决不肯收:“我只是做做,做不起‘青天’二字。””百姓们拗不过他,只好把牌匾挂在了县衙外的大树上,往来的人都能看到。

还有老百姓给他送来了自己种的蔬菜和粮食,有的是刚刚采摘的黄瓜和西红柿,有的是新磨的面粉和刚刚蒸熟的馒头。沈砚之深知百姓心意,推辞不过,便按市场价付账,分文不少。有个老大娘送了一篮子鸡蛋,说啥也不要钱,沈砚之没办法,就把自己的月钱拿出来,买了两斤红糖给她回赠。老大娘感动得直抹眼泪:“沈大人,你真是个好人啊!””

日子一天天过去了,青溪县在沈砚之的治理下,日渐安宁。赋税公平了收敛了,人民的日子也慢慢好起来。过去县城里的青壮年总想着往外跑,现在都愿意留在家里种地、买卖,街上的铺子也多了起来,非常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