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武捕途 第三十六章:厨子的破绽(2/3)

“去厨房看看。”林越转身往外走。

张府的厨房在后院,不算大,但收拾得干净。灶台边堆着些柴火,案几上放着几个空碗,角落里还有个砂锅,里面残留着些姜母的残渣,显然是熬过汤的。

林越仔细检查着厨房的每一个角落,目光最终落在灶台旁的一个小陶罐上。罐子没盖盖子,里面装着些深色的粉末,正是沉香碾成的末子。他用手指沾了一点,和刚才在书房香炉里取的灰烬对比,颜色、气味几乎一致。

“张大人书房用的沉香,是从厨房拿的?”林越问跟来的老仆。

老仆点头:“是的,大人说厨房离书房近,让赵六每月碾些沉香末送过去,省得他自己跑腿。这陶罐里的,就是赵六刚碾好没多久的。”

林越心中一动。赵六负责碾沉香,袖口沾到粉末并不奇怪,但他刚才回答问题时为何那般紧张?尤其是被问到“熬汤时有没有听到动静”,几乎是立刻否认,反倒显得刻意。

“赵六最近有没有什么反常的举动?”林越又问。

老仆想了想,迟疑道:“反常……好像也没有。就是前几天,见他偷偷摸摸地去了趟城里的银号,回来时揣着个布包,还跟小的打听‘去邻县怎么走’。小的当时没在意,现在想来,是有点奇怪。”

“银号?哪家银号?”

“应该是东大街的钱通银号,府里采买东西,都去那家。”

林越眼神一凛,对身边的捕快道:“你留在这儿,盯着赵六,别让他跑了,也别惊动他。我去趟钱通银号。”

钱通银号在郡城的东大街,是云安郡最大的银号之一,往来的多是官绅富商。林越走进银号时,掌柜正戴着算盘在对账,见他穿着捕快服,连忙起身:“这位捕头,有何贵干?”

“我要查一个人的账户流水,张府的厨子,赵六。”林越亮出腰牌,“最近一个月的,尤其是近三天的。”

掌柜面露难色:“捕头大人,按规矩,客人的账户信息不能随便透露……”

“事关人命大案,张启明张大人的案子,你也听说了吧?”林越语气微沉,“耽误了查案,你担待得起?”

张启明的案子在郡城早已传开,掌柜脸色变了变,不敢再推辞,连忙叫伙计去查。不多时,伙计拿来一本账簿,指着其中一页道:“赵六确实在咱们银号有账户,存了些碎银,平时支取不多,但三天前,也就是张大人遇害前一天,他的账户里多了一笔五十两的存款,是用匿名汇票存的。”

“五十两?”林越瞳孔微缩。一个厨子,月钱不过二两,五十两相当于他两年多的工钱,这笔钱来得太蹊跷了,而且时间点刚好在案发前一天。

“汇票的来源能查到吗?”

掌柜摇头:“匿名汇票,只记了兑付地点是城南的‘汇通票号’,没写是谁寄的。这种汇票在郡城很常见,有些人不想露姓名,就用这个。”

林越沉默片刻。五十两,匿名汇票,案发前一天到账,再加上赵六袖口的沉香粉末和他紧张的神色……这一切串联起来,让赵六的嫌疑瞬间飙升。

他谢过掌柜,转身离开银号,心里已经有了计较。赵六大概率和张启明的死有关,但他一个厨子,未必有能力独自完成密室毒杀,更像是被人收买的棋子。而那个匿名汇票的来源,很可能就是幕后主使。

回到张府时,已是傍晚。林越找到负责监视的捕快,低声问:“赵六有什么动静?”

“没什么动静,一直在厨房收拾东西,刚才还去柴房劈了会儿柴,看着挺安分的。”捕快答道。

林越点点头,走到柴房附近。远远望去,赵六正抡着斧头劈柴,动作却有些心不在焉,时不时往府门的方向张望,像是在等什么人,又像是在盘算着逃跑。

“看来是心虚了。”林越心中冷笑。他对捕快道:“你派两个人,悄悄跟着赵六,他去哪儿都跟紧了,但别让他发现。如果他要出城,立刻回报,千万别惊动他。”

“明白!”捕快领命而去。

林越站在廊下,望着天边渐渐沉下去的夕阳,思绪飞速运转。赵六的疑点越来越多,但他只是个突破口,真正的关键是找到他背后的人。五十两银子,对李嵩那种级别的官员来说不算什么,会不会是李嵩通过刘谦,收买了赵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