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如潮水般涌来。那年他追捕一个抢劫犯,右臂被划了一道口子,血染红了半边袖子。母亲一边哭一边给他包扎,说“辞职算了“。
“妈,“李强突然问,“您...喜欢现在的生活吗?“
母亲的手停顿了一下,针尖在月光下闪着寒光:“喜欢啊。“她轻声说,“就是...有时候想多看看你。“
这句话像把钝刀,缓慢而深刻地刺进李强的心脏。他想起这半年来,自己总是用工作搪塞母亲的邀约,甚至没去过她的新公寓几次。
“下周六,“他听见自己说,“我一定去。“
母亲抬起头,月光下她的眼睛亮得惊人:“真的?“
“嗯。“李强点点头,“我调班。“
4. 警局的谈话
第二天午休时间,李强敲响了局长办公室的门。老局长正在吃盒饭,桌上摊着几份文件,眼镜滑到了鼻尖。
“小强啊,坐。“局长推了推眼镜,“案子有进展?“
李强摇摇头,手指不自觉地摩挲着警徽:“局长,我想...申请调岗。“
老局长放下筷子,眉头皱成“川“字:“怎么回事?刑侦队待得不顺心?“
“不是。“李强深吸一口气,“我想去社区警务科。“
办公室突然安静下来,只有老式挂钟的滴答声回荡。窗外,一只知了突然鸣叫起来,又戛然而止。
“因为老太太?“局长突然问,眼神变得柔和,“我看过她的节目,很有社会意义。“
李强惊讶地抬头,没想到局长会关注这个。
“我儿子也给我看了她的画。“局长摘下眼镜擦了擦,“小强啊,父母老了,能活出自己的样子不容易。“
阳光透过百叶窗,在地板上投下条纹状的光影。李强想起母亲在电视上侃侃而谈的样子,想起她教孩子们画画时的耐心,想起她修补旧警服时颤抖的手指...
“我想多陪陪她。“他轻声说,声音有些哽咽,“趁还来得及。“
老局长沉默了一会儿,从抽屉里取出一份表格:“社区警务缺个副科长,工作强度小一些。但你想清楚,晋升空间可没刑侦大。“
李强接过表格,纸张触感光滑冰凉。他想起自己从警校毕业时的豪言壮语,想起破获大案时的成就感...但此刻,母亲站在艺术中心门口等他的画面却更加清晰。
“谢谢局长。“他站起身,敬了个标准的礼。
5. 新的平衡
周末的艺术中心活动日,阳光明媚。李强穿着便服站在门口,手里捧着一束向日葵——母亲最喜欢的花。
“爸爸!快点!“婷婷拽着他的衣角,小脸红扑扑的,“奶奶要开始讲课啦!“
艺术中心的大厅里,二十多个孩子围坐成一圈。母亲站在中间,正在展示一幅新画的草图——阳光下,几个孩子手拉着手,背景是蓝天白云和绿树。
“今天我们画'快乐的一天'。“母亲的声音温和而坚定,完全不像在家里那个沉默寡言的老人,“想想你们最开心的时刻...“
李强站在后排,看着母亲耐心地指导每个孩子,帮他们调色、构图。她的动作有些笨拙,但眼神专注得像个真正的艺术家。阳光透过落地窗洒进来,给她的白发镀上一层金边。
“怎么样?“周梅不知何时出现在他身边,手里拿着两杯咖啡。
李强把花束递给她:“帮我拿一下。“然后掏出手机,对着母亲和孩子们按下快门。
“决定调岗了?“周梅轻声问,接过向日葵。
李强点点头:“局长批了,下个月交接。“
周梅的眼睛亮了起来,她凑近在他脸颊上亲了一下:“妈会很高兴的。“
活动结束后,母亲惊喜地发现了他们:“强子!你真的来了!“
李强上前接过她手中的画具箱,沉甸甸的:“妈,我有个消息告诉您。“
他们坐在艺术中心的花园长椅上,夏末的风带着微微的凉意。李强详细说了调岗的事,母亲的眼睛越睁越大,最后竟泛起了泪光。
“可是...你的刑侦工作...“她担忧地问。
“社区警务也很重要。“李强握住母亲粗糙的手,“而且...我想多陪陪您。“
一片梧桐叶飘落在他们之间的长椅上,叶脉清晰可见。母亲突然笑了,眼角的皱纹像绽放的花瓣:“那...下周日来我公寓吃饭?我新学了几道菜。“
“好。“李强点点头,“我带酒。“
远处,婷婷正和小雪小雨在草坪上追逐嬉戏,三个孩子的笑声在夏末的天空下格外清脆。周梅站在一旁,手里的向日葵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这一刻,李强突然明白了什么叫平衡——不是牺牲,而是选择;不是放弃,而是重新发现。 </div>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