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号车间像一头被掏空内脏的钢铁巨兽。
老旧的设备被推到墙角,盖着防尘布,中间腾出了一大片空地。空气里弥漫着机油和铁锈混合的、独属于老工业区的味道。
电工班长老张,一个五十多岁、头发稀疏的瘦高个,正蹲在地上,用万用表测着一根刚从墙里抽出来的电缆。他身后站着铆工班长老王,体格壮硕,双臂布满烫疤。还有几个热处理车间的老师傅,双手抱在胸前,一脸的狐疑。
这几个人,是红星机械厂技术工人的顶梁柱。李卫国一声令下,他们丢下手里的活就过来了。可谁也不知道,厂长把他们这几个不同工种的宝贝疙瘩凑到一起,是要干什么。
“老李,你这葫芦里卖的什么药?”老张站起来,拍了拍裤子上的灰,“把三号车间清空,这动静可不小。”
李卫国还没开口,杜宇泽就走了进来。
他太年轻了。
这是所有老师傅看到他的第一反应。干净的衬衫,没有一丝油污,和这个车间格格不入。
“这位是杜宇澤杜工,”李卫国介绍道,语气里有一种他自己都没察觉的郑重,“接下来的项目,由他全权负责技术。”
全权负责?几个老师傅交换了一下眼色。
杜宇泽没有客套,他直接走到那台被孤零零留在车间中央的热压罐前。这台设备是厂里最“先进”的家当,但也已经是二十年前的型号。
“张师傅,我需要你把这台设备的电源线路全部更换。主线缆用十六平方的铜芯线,电机控制电路换成PLC可编程控制器,所有的继电器全部拆掉。”
老张的眉头立刻拧成了一个疙瘩。“杜工,这不行。这台设备的额定功率,六平方的线就顶天了。用十六平方的?你这是拿电缆当暖气管用吗?还有,换PLC?这台老古董的控制逻辑简单得很,用继电器最稳定,你换成PLC,万一程序出个BUG,整个罐子都得报废。”
“不会出错误。”杜宇泽的回答平静得像是在陈述一个事实。
“嘿,年轻人好大的口气。”铆工老王开了腔,他脾气火爆,说话像吵架,“你说不会就不会?你是电工还是他是电工?”
“老王!”李卫国呵斥了一声。
杜宇泽没有理会老王的挑衅,他转向李卫国:“李厂长,我需要绝对的自主权。”
这话是说给李卫国听的,也是说给在场所有人听的。
李卫国脸上有些挂不住,老张老王都是跟他几十年的老伙计,技术过硬,脾气也硬。他沉默了几秒,最后还是咬了咬牙:“老张,按杜工说的办。”
“老李!”老张急了,“出了事算谁的?”
“算我的。”杜宇澤替李卫国回答了。
老张盯着杜宇泽看了半天,最后憋出一句:“行,你是工程师,你说了算。烧了电机可别找我。”
杜宇泽点点头,又转向老王:“王师傅,热压罐的密封圈需要更换,材料我已经列在单子上。另外,罐体内部需要加装一套新的温控传感器,精度要求千分之五。安装位置在这里,这里,还有这里。”他在布满油污的罐体上用粉笔画了几个圈。
老王看了一眼那几个位置,冷笑一声:“在这几个地方开口?你这是破坏罐体结构。压力一上来,这就是最薄弱的地方。你懂不懂金属应力?”
“我计算过,安全冗余在2.5以上。”
“你计算过?你在纸上算的,我是在炉子边干出来的!”老王的声音大了起来,“这罐子我修了十年,比你认识它的时间还长!”
“所以才需要你这样的老师傅来做。”杜宇泽说,“只有你的手艺,才能保证开口之后的强度。”
一句话,把老王后面的所有牢骚都堵了回去。老王愣了一下,一张黑脸憋得有点发红,半天,才从牙缝里挤出两个字:“知道了。”
接下来的几天,三号车间成了战场。
电线被重新铺设,发出刺鼻的焦糊味。切割机在罐体上嘶吼,火花四溅。整个车间里,充斥着金属的碰撞声和老师傅们的争吵声。
“不行!这个阀门的螺丝口已经滑丝了,拧不紧!”
“那就重新攻丝!”
“温度探头的位置不对!偏了三毫米!”
“三毫米你知道是什么概念吗?我眼睛都快瞎了!”
李卫国就守在车间里,像一尊门神。他时而帮着递工具,时而对着图纸和老师傅们研究,更多的时候,是压制住那些几乎要爆发的冲突。
而杜宇泽,则像一个幽灵。他大部分时间都站在角落里,观察着数据终端上反馈回来的设备参数。偶尔开口,必然是提出一个让老师傅们跳脚的新要求。
一个星期后,这台“废品生产线”被魔改完毕。它看起来像一个缝合怪,新的线路和老的管道交织在一起,崭新的传感器和生锈的阀门并存。
“准备第一次试生产。”杜宇泽宣布。
第一批经过化学处理的聚丙烯腈原丝被送入生产线前端。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设备启动,发出低沉的轰鸣。
原丝经过预氧化炉,颜色从白色逐渐变为金黄,再到褐色。然后进入碳化炉。
“注意张力控制!”李卫国大吼,眼睛死死盯着张力计的指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