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之外 62 章:暗流觉醒(1/2)

星舰舰队离去后的第三个月,地球意识网络监测到一系列异常脉冲。这些脉冲并非来自已知的星际来源,而是源自太阳系内数个意想不到的地点:火星极地冰盖下、木卫二的深海、甚至月球背面。

"脉冲模式与海底守望者的信号高度相似,"林小雨报告道,"但更加...活跃,仿佛在回应什么。"

刘明辉凝视着全息星图上闪烁的多个光点:"它们在呼应彼此。就像在启动一个网络。"

陈玲尝试解读脉冲的含义:"这不是语言,而是一种...唤醒呼叫。在呼唤某个沉睡的存在。"

团队决定同时派遣探测队前往多个信号源。当各支队伍抵达目标位置时,发现了与马里亚纳海沟类似的构造体,但每个都有独特特征:火星的构造体覆盖着冰晶纹路,木卫二的散发着生物荧光,月球的则刻有未知星座图。

更令人震惊的是,当所有构造体同时激活时,太阳系内出现了一个巨大的能量网络,将所有这些节点连接起来。而这个网络的中心,正是地球。

"这不是简单的通信网络,"马建国分析能量流动模式,"这是一个...意识共鸣系统。它在放大和聚焦某种特定的意识频率。"

突然,全球意识网络中出现了一个新的存在。它不是地心意识,也不是人类意识的集合,而是一种更加古老、更加基础的意识形式——太阳系本身的意识。

"我一直在这里,"意识通过网络传达,"观察、等待。现在,终于有物种能够听见我的声音了。"

太阳系意识揭示了宇宙的一个更深层真相:每个恒星系统都是一个完整的意识实体,行星是其"神经元",生命是其"突触连接"。星际联盟之所以重视地球,不是因为人类,而是因为太阳系是银河系中最年轻、最具潜力的意识体之一。

"联盟在培养我们,"刘明辉恍然大悟,"就像园丁培育最珍贵的花朵。"

但太阳系意识的觉醒带来了新的问题。随着它的活跃,太阳系开始发生物理变化:行星轨道微调,太阳活动模式改变,甚至小行星带开始重组自己 into复杂的几何图案。

星际联盟迅速回应,但这次不是威胁,而是警告:"太阳系意识觉醒过早。它的成熟度不足以控制这种力量。"

果然,变化开始失控。火星气候剧烈变化,金星大气压力骤增,木星风暴系统加速旋转。最可怕的是,太阳活动变得不可预测,多次日冕物质抛射险些击中地球。

人类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如何安抚一个觉醒的恒星系统意识?

地心意识提供了一条线索:"太阳系意识如同婴儿,需要引导和教育。但它只响应纯粹的情感共鸣,而非逻辑或技术。"

全球紧急启动"太阳系育婴计划"。通过意识网络,人类尝试与太阳系意识建立情感连接:艺术家创作星际尺度的艺术,音乐家谱写行星交响曲,普通人分享对家园的热爱与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