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 好消息!陈阿婆的老伴能慢慢抬手了!社区联系了康复师,每周来家里两次做康复训练,还安排了志愿者,每天早上来帮忙照顾老伴,不用阿婆天天来回跑收废品了!”
“还有!阿婆孙子小宇的学费被学校减免了,还拿了一等奖学金!小宇说放假回来要帮阿婆收废品,还要带阿婆和爷爷去公园玩!”
“收废品的王老板知道阿婆的情况,以后阿婆收的废品,他都上门来拉,不用阿婆推三轮车送,还每次都多给一毛钱一公斤,说‘阿婆不容易,这点心意’!”
“咱们邻居们凑钱给阿婆买了辆新三轮车!蓝色的,跟旧的一样,但是更轻便,阿婆以后收废品不用那么累了!昨天已经送到阿婆家楼下了!”
我赶紧关了小卖部的门,往 1 栋楼下跑。刚到路口,就看见陈阿婆推着辆新的蓝色三轮车,车身上的蓝漆亮亮的,车斗里的三个竹筐也换了新的,筐沿用新的蓝布条包着,没有一点毛边。车把上还贴着小宇的照片,不过换了张新的 —— 是小宇举着一等奖学金证书的样子,穿着大学的校服,笑得比以前更开朗了,照片用新的塑封膜封着,没有一点褶皱。
陈阿婆的手上戴了双新的线手套,是张姐织的,淡蓝色的,没有破洞,手指处织得很贴合,她攥着车把,脸上带着笑。身边跟着个穿红马甲的志愿者,是个大学生,正帮着把刘爷爷的纸壳放进竹筐里,动作很轻,怕弄坏了。
老伴坐在轮椅上,是社区送的,黑色的,能调节靠背,由张奶奶推着。老伴穿着件新的蓝色衬衫,是小宇寄回来的,他能慢慢抬手,摸了摸车把上的照片,眼里笑着,嘴里发出 “啊啊” 的声音,像是在开心。
刘爷爷提着袋苹果走过来,苹果是刚从早市买的,红彤彤的,他递给陈阿婆:“阿婆,新三轮车好用不?我昨天看志愿者帮你推,比旧的轻多了”。陈阿婆接过苹果,笑着说 “好用,太谢谢你们了,让你们费心了”。
张姐抱着娃,手里拿着个新的小熊玩偶,玩偶有两只圆眼睛,是粉色的,她递给陈阿婆:“阿婆,这个给小宇,他放假来玩,我家娃说跟小宇哥哥分享”。娃在张姐怀里,挥着小手喊 “阿婆好”,陈阿婆接过玩偶,摸了摸娃的头:“谢谢你啊,小宝贝,阿婆替小宇谢谢你”。
收废品的王老板也来了,手里拿着个信封,递给陈阿婆:“阿婆,这是今天的废品钱,我多给了点,你拿着给老伴买点好吃的,以后你收的废品,我每周三来拉,不用你送”。陈阿婆想推辞,王老板却摆手:“阿婆,你就拿着吧,这是我的一点心意,你照顾老伴不容易,还总把废品分类得清清楚楚,我该谢谢你才对”。
陈阿婆接过信封,眼眶有点红,手指捏着信封,声音有点哽咽:“谢谢大家,我只是收了点废品,没想到大家这么帮我,我都不知道该说什么了”。这时,她的手机响了,是小宇打来的视频电话,她赶紧接起来,把手机对着大家:“娃,你看,邻居们都来帮咱们了,还给你买了新玩偶”。
屏幕里的小宇笑着说:“阿婆,谢谢叔叔阿姨爷爷奶奶,我放假就回去,帮你照顾爷爷,还帮你收废品,咱们一起去公园玩,我还带了大学里的糖,给大家吃”。陈阿婆笑着说:“好,阿婆等你回来,给你做你爱吃的馒头,还有你爷爷爱吃的小米粥”。
“阿婆,来个馒头不?加个茶叶蛋!” 我喊她,从小卖部里拿出个热馒头和茶叶蛋,递到她手里。她接过,先掰了一半馒头,喂给老伴吃,又把茶叶蛋剥了壳,分成小块,放在老伴的碗里。然后摸了摸车把上的照片,手指在小宇的脸上轻轻蹭了蹭,笑着说 “现在日子好了,有大家帮忙,有小宇懂事,我心里踏实”。
我看着陈阿婆的笑脸,突然明白她分类筐里的秘密 —— 那些纸壳、塑料瓶、旧玩偶,不是 “废品”,是她用双手撑起的家庭希望,是她对邻里的善意;那些磨破的手套、旧账本、消毒湿巾,不是 “狼狈”,是她对生活的坚韧,对家人的牵挂;而那些邻里的帮助、志愿者的陪伴、小宇的懂事,是日子里的暖阳,把苦日子烘得暖暖的。
第二天早上,我还没出摊,就看见陈阿婆推着新三轮车来收废品。志愿者帮着搬纸壳,她坐在轮椅旁,陪老伴说话,阳光照在他们身上,暖烘烘的。风卷着社区的烟火气,吹在脸上,带着馒头的香味和纸壳的淡香。我想,以后的日子,陈阿婆的分类筐里,装的不只是废品,还有邻里的温暖,家人的陪伴,和慢慢变好的生活 —— 就像她常说的:“废品能分类,日子再难,慢慢捋,也能捋顺了”。而这份捋顺日子的勇气,藏在她的每一次弯腰、每一次微笑里,也藏在老社区的每一份善意里,温暖又有力量。 </div>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