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征军,从收编溃兵开始称霸南洋 第605章 七零七迷雾(一)(2/2)

但中央情报司没有打草惊蛇,策略就是放长线钓大鱼。

甚至在月余前,兴隆商行借口业务扩张、加盖三层和进行内部装修时,中央情报司的技术行动队就巧妙伪装成施工队混了进去。

他们不仅摸清了整栋楼的内部结构,更是在几个关键房间的墙体内、地板下、吊灯中,隐秘地安装了多个最新式的微型无线窃听器。

此时西方主流情报机构使用的窃听器大多笨重,需要物理线路连接供电和传输信号,极易被发现。

而这批由南洋无线电六所打造的窃听器,采用了微型电路和新的电池技术,体积仅相当于一枚大号硬币,并能将采集到的声音转换成无线电信号发射出去。

当然,受限于这个时代的基础材料学,其无线传输距离很短。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中央情报司干脆拨款,在兴隆商行对面买地皮盖起了一栋二层小楼,也就是现在生意火爆的“娘惹风味”餐馆。

陈默听到这个答案笑了笑,并不意外。

军统仰光站的站长,是个捞钱的本事远比搞情报厉害的家伙,之前,甚至能在与民国断绝联系的情况下,在鬼子占领的仰光把生意搞的有声有色,维持住了仰光站的架子。

现在这兴隆商行与其说是情报据点,不如说是他个人的钱袋子。

“有提到关于‘七零七’的吗?任何相关的人或事?”

陈默追问,神情严肃起来。

监听员肯定地摇头:

“没有,一次都没有。他们的通话记录里,完全没有相关字眼。”

陈默稍微松了口气。

“七零七”,这是一个目前在南洋情报系统内,知晓范围极小的绝密代号。

它的来源,要追溯到不久前结束的苏门答腊战役。

南洋国防军在此役中击毙多名鬼子将军,张弛再次从系统中获得了丰厚奖励,足足十几张宝贵的“工业兑换券”,以及数本看似不起眼却价值连城的书籍。

包括详细标注了波斯、双志等国主要矿藏分布、储量、品位及未来勘探方向的资源图集,以及一本深入浅出阐述石油化工未来五十年技术路径的《现代石化工艺学导论》。

张弛毫不犹豫地动用兑换券,兑换了一套原时间线上直到六十年代末期才臻于成熟的、代表西方精密制造巅峰的工业母机组合。

这套工业母机包含了伯尔尼豪泽(HaUSer)厂出品的一系列超高精度坐标镗床和坐标磨床。

这些机床是精密测量与加工的绝对权威。

它们采用精密的机械结构、温度补偿系统和光学测量技术,能够以微米级的惊人精度进行孔系加工、轮廓磨削和精密测量,是制造模具、精密夹具、量规量具以及高精度齿轮箱的核心装备。

一台白鹰普林斯顿大学出品的早期型三轴联动数控加工中心。

这台机器代表了自动化加工的黎明。

它虽然还不及后世五轴机床那般灵活,但已经具备了X、Y、Z三个直线轴在数控系统指挥下进行联动切削的能力,能够自动完成铣削、钻孔、攻丝等多种工序,极大提高了复杂箱体、板类零件加工的效率和一致性。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