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到大哥不容置疑的眼神,秦恭十分不情愿的对军师拱手道:“军师,秦恭性子直,望你不要介意!”
文士微微一笑,毫不在意道:“无碍,出谋划策本是军师的职责,戏志才无能,愧对主公的信任!”
秦温一听赶紧道:“军师可别这么说,这些年来,你对雁门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此计不成另思它法就是了。”
没错,雁门军现在的军师,这个中年文士,正是汉末颍川著名的名士,戏忠,字志才,有经天纬地之才,与郭嘉程昱等人为友,原史中乃是曹操的第一位谋士。
戏志才,东汉颍川郡人,三十二岁时由荀彧推荐出山辅助曹操,成为曹操的谋士,为人多谋略,曹操十分器重,死时只有三十四岁。临终前向曹操推荐郭嘉,曹操听之,后郭嘉辅佐曹操造成一代伟业。
此时的戏志才才二十二岁,走着一腔的抱负,但却因寒门出生而不受重用,一连碰了数次灰,并且蹉跎了数年的光阴后,戏志才的功利心也淡了许多。
于是返回颍川过起了隐士般的生活,直到听说关中名家将秦温居然主动请缨驻守北疆,重建了雁门关,并且用人不拘一格时,这才决定前来投奔。
最初投奔秦温并不是戏志才的主意,而是戏志才的好友程昱提出来的。
程昱乃是东郡名士,原名叫程立,一日梦到自己于泰山捧日,解梦的人告诉程昱,名字里有一个“日”之人,会成为他的明主,所以程立遂更名为程昱。
这个名字有“日”的明主,也就是后来的曹操,不过此时曹操无论是声望还是势力,都远远达不到让程昱主动相投的地步。
而这时,秦温却进去程昱的视线,秦温名字中的温,不正好有个“日”嘛,于是程昱拉着戏志才,准备一起投靠秦温。
但是见到秦温后,程昱却认为秦温,温润有余,狠辣不足,并不是自己心中的明主的最佳人选,所以就离开了。
这件事情秦昊并不知道,如果知道的话,肯定会捧腹大笑。
狠辣不足?
你可知我老爸杀亲兄弟连眼睛都不下,而且连逼亲儿子弑兄这种事都能干出来,这种人会狠辣不足?
别搞笑了!
程昱虽走了,但戏志才却留了下来。
和程昱的看法不同,戏志才认为秦温礼贤下士,外仁内霸,而且不轻视寒门,有雄主之资,遂留下来全心辅佐。
雁门军以往对待匈奴多以防守为主,但自从戏志才到来后,逐渐开始发起反攻,秦温四年来和匈奴大战十三次,有六次都是戏志才谋划的结果。
正是因为戏志才劳苦功高,所以终被秦温封为军师,成为雁门军中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仅次于秦温的存在。
“报,于夫罗领军八万,兵扣雁门关!”一名传令兵迅速跑进来,焦急的说道。
秦检闻言大惊,咬牙切齿的说道:“该死的匈奴,居然挑在这个时候。”
堂下诸将一听也是一阵骚动,雁门关对于雁门来说实在太重要,一旦失守那雁门军就只有广武城这最后一道防线了。
可广武就算经过四年的大力发展,但防御力又怎么可能比得上雁门关呢?
而这是端坐在主位上的秦温,却丝毫不见慌张,多年的危局早已让秦温养成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心境,就算局势在危险,秦温最起码表面非常淡定。
“慌什么,雁门关有一万守军邬凌更是我军老将擅长防守,不会这么快丢的。”秦温缓缓道,不见一丝慌乱之色。
诸将见主公如此镇定,有些浮躁的心也逐渐平静了下来。
秦温的表现,让戏志才不禁在心里暗暗点头,临危不乱,方显雄主本色,仲德兄,你早晚会后悔的。
“报,王家等六大家族起兵造反,阴馆陷落!”又一个传令兵,急匆匆的跑进来,焦急的喊到。
而听到消息后,全场寂静,所有人都被传来的消息惊呆了,外有强敌,内有奸贼,雁门危矣。
“不好,邬凌将军的副将王辉,不就是王家的人嘛?”秦政突然想起什么,惊恐的大叫道。
“什么?”秦检瞪大双目,一副不敢相信的样子。
而秦温此时也终于动容,一脸凝重的说道:“雁门关危矣!”
王家的叛乱在秦温看来不过是皮藓之祸,他真正在乎的是雁门关,雁门关损失,雁门军将全局被动!
“大哥,赶快退兵吧,在晚恐雁门有失啊!”秦检劝道。
“军师,你怎么看?”秦温略做沉思后,皱眉问道。
“主公有没有想过,匈奴为何此时出兵?”戏志才淡笑着反问道。
秦温略做沉吟后,说道:“军师的意思是方腊和匈奴有勾结?”
“嗯,我敢断定,回军的路上定有方腊的伏兵!”
“既知方腊之力,不知军师可有破解之法?”
“破之不难,只需...”
戏志才自信一笑,可话未尽,只见一位一身黑衣的卫士,手捧一封书信走进来。
秦温见来人是黑冰台的人,于是示意其将书信递上来,接过书信见下方注名是儿子秦昊时,秦温立马拆开,认真翻看起来!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