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模式,我称之为 ‘小农经济式炼丹’ 或者 ‘全能丹师手工作坊’!效率极其低下,品质波动巨大,成丹率看天吃饭,根本无法满足大规模、稳定、高品质的丹药需求!”
赵长老张了张嘴,想反驳这是丹道传统,是技艺的体现,但看着丹房如今的窘境,这话实在说不出口。
“那么,何谓解决之道?”林枫声音提高,带着一种引领时代的激情,“那便是打破这种落后模式,推行彻底的 工业化改革——建立 ‘标准化炼丹流水线’!”
话音未落,炭笔在白板上勾勒出一个清晰的、环环相扣的流程图:
【标准化炼丹流水线(以聚气丹为例)】
原材料预处理区:
林枫画出一个区域,标注“净料坊”。
“在此,设立《林枫牌药材标准》!专人负责,使用统一的清风咒、切割法器,按照标准流程对原材料进行清洗、切割、炮制!确保每一份投入的药材,其年份、药效、形态、湿度都完全一致!从源头杜绝变量!”
精确控火区:
他画出第二个区域,标注“恒火室”。
“摒弃经验控火!引入阵法堂特制的 ‘恒温灵火阵盘’ !预设最佳火候曲线,由阵法自动维持,温度误差小于百分之一!让‘火候’这个最大的不确定性,变成可控制的常量!”
凝丹塑形区:
第三个区域,标注“凝丹台”。
“告别自由发挥!使用我设计的 ‘模具法诀’ 和 ‘标准凝丹手印’ !确保每一颗成丹的形态、重量、药力分布都一模一样!就像用模子刻出来一样精准!”
质检包装区:
最后一个区域,标注“鉴装阁”。
“成品丹药,必须经过 ‘杂质光谱检测’(林枫展示了一个小巧的、发出微光的法器),合格品贴上防伪的‘林枫牌’认证标签,最后进行统一规格的包装!不合格品,直接回炉!”
画完流程图,林枫用炭笔将四个区域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
“看到了吗?长老!这就是流水线!这就是标准化作业流程(SOP)!”
“每个环节,由经过严格标准化培训的弟子负责,他们不需要是炼丹大师,甚至不需要了解完整的丹方,他们只需要像最精密的零件一样,精通并重复自己环节的操作即可!”
“这叫分工协作,专业化生产!将复杂的炼丹过程,拆解成简单的、可重复的标准化步骤!”
林枫放下炭笔,转身看向已经彻底呆滞的赵长老,语气充满了毋庸置疑的自信:
“一旦这条流水线建成,我敢保证,聚气丹的日产效率将提升五倍以上!成丹率稳定在百分之九十五以上!每一颗丹药的品质,都将如同复制!成本,将降低到您无法想象的程度!”
赵长老呆呆地看着白板上那前所未见的、充满了工业美感和冰冷效率的流程图,大脑一片空白。
流……流水线?标准化?分工协作?像生产法器零件一样……炼丹?!
这……这简直是对丹道的亵渎!是对无数前辈丹师心血的践踏!
可是……为什么听着这小子描述的前景,那“五倍效率”、“百分之九十五成丹率”、“成本骤降”……像是有魔力一样,不断地在他脑海里盘旋?
他感觉自己的丹道观,正在被这粗暴而直接的“标准化流水线”构想,冲击得摇摇欲坠。
林枫描绘的“标准化流水线”蓝图固然诱人,但对于浸淫传统丹道数百年的赵长老和丹房弟子而言,这无异于一场离经叛道的豪赌。改革之初,阻力重重。
习惯了凭手感掌控火候的丹师,对着那冰冷的“恒温灵火阵盘”无所适从,抱怨“失去了炼丹的灵魂”。
习惯了随心所欲凝丹的弟子,被要求使用统一的“模具法诀”,感觉像是在捆着手脚跳舞,憋屈不已。
整个丹房怨声载道,甚至有人私下里骂林枫是“丹道刽子手”,赵长老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整日愁眉不展,只能硬着头皮强推。
然而,一切的质疑与抱怨,都在第一条小型“聚气丹标准化流水线”建成并成功运转的当天,烟消云散。
那是一个注定要载入青云宗丹房史册的日子。
在严格按照林枫制定的SOP(标准作业程序)操作下:
净料坊的弟子,如同无情的机器,将一份份完全相同的药材送入传送带。
恒火室的阵盘稳定运行,火焰没有丝毫跳动,温度精确到令人发指。
凝丹台的弟子,手法整齐划一,打出的法诀如同复制粘贴,一颗颗圆润饱满、毫无二致的丹胚快速成型。
鉴装阁的检测灵光频繁闪烁,绝大多数丹药一次性通过,被迅速封装。
结果,震撼了所有人!一个时辰!仅仅一个时辰,这条小型流水线就稳定地产出了三炉共四十五颗聚气丹!而以往,一名熟练的丹师,耗费半日光阴,小心翼翼,能成功炼出一炉十五颗品质尚可的聚气丹,就已经算是表现良好了!
这不仅仅是五倍的效率提升,更是稳定性的碾压!成丹率:百分之九十六!这个数字,让所有质疑的丹师都闭上了嘴。他们穷尽一生追求的经验和手感,在这套冰冷、精确、无情的系统面前,显得如此苍白无力。以往被视为必然损耗的“废丹”,在这里几乎绝迹!
丹药的品质,更是稳定得令人发指。随便拿起两颗不同批次出炉的“林枫牌”聚气丹,无论是大小、色泽、药香,还是内在的药力波动,都完全一致,仿佛是同一位丹师在绝对理想状态下,于同一时间炼制出来的!
“这……这怎么可能……”一位资深丹师拿着两颗丹药,双手微微颤抖,反复比较,眼中充满了茫然与震撼。他追求了一辈子的“稳定出品”,竟然以这样一种他从未想过的方式实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