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PI考核修仙界 藏经阁的扫地僧?(2/4)

“前辈,您觉得我刚才那个‘数字化编码’的想法怎么样?”林枫语气热切,如同向投资人路演的创业青年,“这不仅能方便弟子,还能极大地提升藏经阁的利用效率,让更多蒙尘的功法重见天日,这可是功德无量的好事啊!”

老者扫帚划过地面,扬起一缕细微的灰尘。

林枫毫不气馁,继续输出:“或者,我们可以先搞个试点!就从这一片区域开始!”他手臂一挥,划拉过眼前这片堆放陈旧典籍的角落,“把这些典籍的信息录入系统,分析其内容关联性。比如,修炼《基础引气诀》的弟子,系统可以自动推荐与之配套的《灵力精细操控十三法》或者《常见行气岔路及纠正》这类辅助读物,形成知识体系,避免弟子走弯路!”

老者脚步微微一顿,浑浊的眼睛似乎瞟了一眼林枫划过的那些破旧书架,随即又恢复正常,扫帚依旧不紧不慢。

这小子……思路倒是清奇,竟想到功法关联……一丝极淡的、几乎无法察觉的念头,或许在老者心底闪过。

林枫见状,心中更有底了,立刻加大筹码,抛出了更核心、也更“大逆不道”的概念:

“前辈,您说,咱们藏经阁的功法评定标准,是不是也该改改了?”他压低声音,仿佛在分享什么机密,“不能光看功法创立年代是否久远,威力描述是否吓人。得引入综合评估体系!比如:‘修炼难度系数’、‘灵力消耗指数’、‘与常见体质的匹配度’、‘瓶颈突破风险评级’……甚至,可以引入‘弟子修炼后真实效果大数据反馈’!让数据说话,打造客观、公正、科学的‘功法口碑榜’!”

这话已经有点触及传统修仙界根基的意思了。评价功法不看其蕴含的“道”与“理”,反而看数据指标?

老者这次的反应稍微明显了一些。他停下了扫地的动作,转过身,正面看着林枫,那双古井无波的眼睛里,似乎多了一丝……玩味?他沙哑地开口,声音如同风吹过破旧的窗棂:

“按你的说法……《九天雷神诀》威力无匹,但修炼极易岔气,伤及经脉,风险评级高;《长春功》进展缓慢,威力平平,但中正平和,延年益寿,匹配度广……它们孰高孰低?”

“没有孰高孰低,只有适不适合!”林枫立刻接话,眼神灼灼,“对于天赋异禀、追求极致的弟子,《九天雷神诀》就是顶级选项!但对于追求稳健、根基一般的弟子,《长春功》才是无上妙法!我们的责任,不是给功法排座次,而是帮弟子找到最适合他们的那一条路!这叫……因材施教,个性化修仙!”

“个性化……修仙……”老者重复着这个陌生的词汇,目光再次打量林枫,这一次,审视的意味更浓了。他沉默了片刻,就在林枫以为他终于要被说动时,他却再次抬起了那干枯的手指。

这次,指的却不是书架,而是藏经阁深处,一个更加阴暗、连灰尘都仿佛凝固了的角落,那里随意堆放着一些连封面都几乎腐烂的、不知是什么材质的残卷。

“那里,”老者的声音依旧平淡,“有一本《云笈七签校注补遗》,旁边是《经络异闻考》,底下还压着半卷《太上清心咒驳议》。”他顿了顿,补充道,“都是没什么用的闲书。”

说完,他不再理会林枫,佝偻着背,拖着那把破扫帚,慢悠悠地朝着藏经阁更深处走去,身影逐渐融入昏暗的光线与厚重的尘埃之中,仿佛他本身就是这藏经阁陈旧的一部分。

林枫站在原地,看着老者消失的方向,又看了看那堆被指明了的“闲书”,眉头微挑。

《云笈七签校注补遗》?《经络异闻考》?《太上清心咒驳议》?这些名字听起来……可不像是什么‘闲书’啊。

他敏锐地意识到,这看似随意的指点,或许比那本《乌龟养生功》蕴含的信息更为复杂。这位邋遢老者,绝非普通的扫地杂役。

他没有立刻去翻找那些书,而是看着老者消失的走廊,嘴角慢慢勾起一抹笑意。

“有意思。看来光靠‘聊天’,还不足以让这位‘扫地僧’拿出真本事啊……”他知道,想要从这位深藏不露的老者身上挖出更多东西,还需要更足的诚意,或者……更对胃口的“诱饵”。这场发生在藏经阁深处的、看似漫不经心的“聊天”,才刚刚开始。

自那日初次“聊天”后,林枫便成了藏经阁深处这个昏暗角落的常客。他也不急着去翻找那本《乌龟养生功》或者老者后来指点的那些“闲书”,而是将这里当成了他的“现代管理学布道现场”,而唯一的听众,就是那位油盐不进、依旧慢吞吞扫着地的邋遢老者。

这一次,林枫显然是有备而来。他甚至搬了个小马扎(自备),坐在老者清扫路径的旁边,开始了他的系统性输出。

“前辈,您看啊,”林枫随手从地上捡起一枚不知名的兽骨片,当做教鞭,在空中虚点,“咱们藏经阁目前的管理模式,可以归结为典型的‘粗放式经验管理’。依赖少数管理人员的个人经验和记忆,效率低下,错误率高,资源利用率极低!”

老者眼皮都没抬,扫帚掠过林枫的脚边,带起些许灰尘。

林枫丝毫不受影响,继续他的“诊断”:

“首先,是岗位职责不清!您看您,既要负责清扫,可能还要兼顾整理、防盗、甚至解答弟子疑问?这既不专业,也浪费了您的……呃,扫地才华。”他巧妙地把“修为”换成了“扫地才华”。

“其次,缺乏科学的绩效考核!您扫地扫得干净与否,有标准吗?有量化指标吗?比如‘地面无可见尘埃’、‘书架缝隙无积灰’、‘空气粉尘浓度低于某某值’?没有!干好干坏一个样,这怎么能激发工作积极性呢?”

老者扫地的动作似乎微不可查地滞涩了零点一秒。

林枫趁热打铁,抛出了解决方案:

“我们应该引入标准化作业流程!比如,制定《藏经阁深度清洁SOP》,规定清扫顺序、工具使用规范、不同区域的清洁频次。再比如,建立《典籍查阅与归位SOP》,要求弟子查阅后必须按编码放回原处,违者扣积分!这样,您的工作量就能大大减轻!”

他顿了顿,观察了一下老者,见对方依旧没什么反应,便祭出了更厉害的武器——数字化与物联网概念。

“光是SOP还不够,我们要拥抱科技!啊不,是拥抱‘阵道’!”林枫挥舞着兽骨片,语气激昂,“可以在每排书架部署微型的‘典籍定位感应阵’,实时监控玉简是否在架。一旦有玉简被取走超过规定时间未归还,或者被错误放置,系统自动报警,并指引管理人员……或者指引扫地的前辈您,精准定位问题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