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生被辞退?我原地化身国医圣手! 第六十章 初入协和(2/2)

这是一个很基础,但又很考验临床思维的问题。

周围的医生都为夏飞捏了一把汗。

夏飞却几乎没有任何思考,流畅地回答道:“报告陈教授。选择依据主要取决于三点:一,动脉瘤的形态学特征,瘤颈宽的、梭形的,开颅夹闭更优;瘤颈窄的、囊性的,介入栓塞风险更低。二,患者的年龄和全身状况,高龄或有严重基础病的,优先考虑创伤更小的介入。三,载瘤动脉的情况和术者的经验。至于优缺点……”

他条理清晰的将两种术式的利弊分析得鞭辟入里,没有一丝错漏。

陈墨冉的脸上依旧没什么表情,只是不易察觉地嗯了一声,继续走向下一个病床。

第二个病人,情况更加复杂,是脑干部位的胶质瘤。

“这个病人,术前评估的要点是什么?”陈墨冉再次点名。

这一次的问题,比上一个刁钻了数倍。

脑干是生命中枢,在这里动刀,无异于在刀尖上跳舞。

夏飞沉吟片刻,开口道:“除了常规的影像学评估肿瘤大小、位置、血供外,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要进行功能磁共振成像和弥散张量成像,精准评估肿瘤与周围重要的神经传导束,如皮质脊髓束、内侧丘系的关系,这是决定手术入路和切除范围,最大限度保护患者功能的核心。”

他顿了顿,补充道:“另外,根据最新的研究,对此类病人进行术前基因检测,判断基因突变共缺失状态,对于预后判断和指导术后放化疗方案,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这番回答,不仅精准,而且已经超出了常规临床医生的范畴,涉及到了最前沿的科研领域。

周围的医生们,看夏飞的眼神已经从同情变成了惊讶。

这个年轻人,理论功底扎实得有些可怕!

陈墨冉也没想到,这个她眼中的关系户,居然有两把刷子。

“你说得有点道理。”

“不过你提到了功能磁共振,那我就问你,哈佛大学史密斯教授团队去年在柳叶刀·神经病学上发表的那篇关于脑干胶质瘤功能区定位研究的论文,其核心结论是什么?这个结论,对我们眼前这个病人的手术方案,有何指导意义?”

此话一出,全场死寂。

这已经不是在考临床知识了,而是在考最顶尖的文献阅读量和学术敏感度!

子刊上的论文,还是去年的,谁会记得那么清楚?这分明是故意刁难!

所有人都认为,夏飞这次肯定要答不上了。

可是夏飞却是笑了,因为他还真就看过,而且后来在有了岐黄问道殿后,还临摹实验了一下。

“陈教授,您说的是史密斯教授那篇关于利用静息态预测术后神经功能缺损风险的论文吗?”

“哦?你读过?”陈墨冉这次真的有些意外。 </div>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