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日记 水脉图的重叠(1/2)

8月13日,上午。

东海临时基地的指挥帐篷内,气氛凝重。

林风、老郑、阿水围在一张巨大的海图前,海图上叠加着卫星遥感影像和声波探测数据。刘玥站在一旁,手里拿着那块从夜郎墓带出的水神玉圆盘,正小心翼翼地将它放在一个特制的支架上。圆盘直径约半米,表面刻满了细密的水文纹路,在顶灯下泛着幽蓝的光泽。

“准备好了吗?”刘玥抬头问。

老郑点点头,启动了电脑程序。屏幕上,卫星图与玉圆盘的影像开始自动对齐。起初,两者似乎毫无关联——玉盘上的纹路蜿蜒曲折,如同活物;而卫星图上的海底地形则显得杂乱无章。但随着程序不断微调角度和比例,奇迹发生了。

“看!”刘玥指着屏幕,声音因激动而微微发颤。

玉圆盘上最粗的一条“水脉导流纹”,竟与东海海底一条深埋的岩壁裂隙完全重合。更令人震惊的是,玉盘上其他几条次要纹路,也一一对应着卫星图上标注的“异常水文区”,形成一个完整的网络。

“这不是巧合。”老郑推了推眼镜,语气肯定,“这是一个精密的‘水脉定位系统’。汉朝人通过观察水神玉的纹路,找到了东海与夜郎水脉相连的节点,然后在这里构建了‘水神之源’。”

林风凝视着屏幕,心中豁然开朗。夜郎的水神玉并非孤立存在,它只是一个更大系统的一部分——一个横跨千里、连接西南与东海的水脉网络。而东海的“水神之源”,正是这个网络的另一端,也是汉朝人囚禁永生水核心菌群的终极牢笼。

“不对。”阿水突然开口,打破了沉默。他一直站在角落,默默观察着屏幕,此刻却眉头紧锁,指着海图上三个红点,“这三个地方,水脉图上标的是‘拐点’,但卫星图上显示的却是暗礁群。按道理,水脉拐点应该是能量汇聚处,不该是实心礁石。”

林风凑近一看,果然,海图上三个标注为“异常拐点”的位置,在卫星图上都是密集的暗礁区,与玉圆盘上流畅的水脉纹路格格不入。

“这三个拐点……”老郑突然想起什么,快速翻阅着资料,“和夜郎暗河的三个拐点位置,在经纬度上存在某种镜像关系!像是……像是人为镜像复制的!”

阿水的脸色瞬间变得苍白。他猛地从帆布包里掏出《水族古事记》,翻到其中一页,指着一段用朱砂划出的水文:“这里写着‘三水归一,血启其门;三礁为障,魂锁其渊’。原来这三个暗礁群不是自然形成的,是汉朝人用来‘锁魂’的屏障!”

“锁魂?”小马不解地问,“什么意思?”

“水族传说中,水脉是有‘魂’的。”阿水的声音低沉,“汉朝人在水脉拐点设置暗礁,就是为了阻断水魂的流动,让‘水神之源’成为一个封闭的囚笼,既不让里面的东西出来,也不让外面的水魂进去。这三个暗礁,就是囚笼的三道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