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长途飞行,林风和伊莎贝拉终于抵达了法国波尔多。湿润凉爽的空气,夹杂着葡萄园特有的清香,与天都市的燥热截然不同。伊莎贝拉家族安排的司机早已等候在机场,载着他们驶向位于葡萄酒产区腹地的一座古老城堡酒店。
沿途是连绵起伏的葡萄园,整齐的葡萄藤在夏日的阳光下舒展着翠绿的叶片,远处点缀着中世纪的石头教堂和古朴的农舍,仿佛一幅流淌的油画。林风看着窗外的景色,心中暗自比较着这与风园截然不同的农业生态和美学。
下榻的城堡酒店历史悠久,石墙爬满了常春藤,内部装饰却古典与现代完美融合。伊莎贝拉显然是这里的常客,熟稔地与酒店经理打着招呼,并特意向对方介绍了林风——“来自东方的神秘庄园主,林风先生。”
私人品鉴交流会安排在次日下午。地点不在城堡内,而是在附近一个属于主办方私有的、更为隐秘的小型酒庄里。与会者果然如伊莎贝拉所说,人数不多,仅二十余人,但气场强大。有头发花白、眼神锐利如鹰的的老牌酒庄庄主,有穿着随意却难掩精英气质的新世界葡萄酒酿造师,有戴着金丝眼镜、言辞犀利的米其林星级餐厅主厨,还有几位像伊莎贝拉这样的跨国贸易商和美食评论家。
林风的出现,无疑引起了一阵小小的骚动。他年轻东方面孔,沉稳内敛的气质,在一群大多为中老年的西方参与者中显得格外突出。不少人投来好奇、审视,甚至略带怀疑的目光。
交流以自由品鉴和交谈的形式进行。长桌上摆放着各家带来的珍酿,空气中弥漫着橡木桶、黑醋栗、雪松等复杂而迷人的香气。伊莎贝拉熟练地穿梭其中,为林风做着介绍和翻译。
起初,林风只是安静地倾听,观察着这些世界顶级从业者如何品评酒液,如何交流种植与酿造心得。他们谈论风土,谈论微气候,谈论不同橡木桶对酒体的影响,其专业和痴迷程度,与林风对待风园茶叶的态度如出一辙。
当一位来自勃艮第的老庄主,自豪地介绍他如何通过精准控制产量、严格筛选葡萄来追求极致品质时,林风通过伊莎贝拉的翻译,适时地插话道:“罗曼先生,您对风土和极限品质的追求令人敬佩。这让我想起了我的茶园,我们同样相信,最顶级的味道,源于对自然最深刻的理解和最克制的干预。”
他的话引起了那位老庄主的兴趣。“哦?东方的茶园?年轻人,说说看。”周围几人也饶有兴致地围拢过来。
林风不卑不亢,用简洁而形象的语言,描述了月湖与云雾山的小气候,讲述了他们如何只采摘清明前最嫩的芽叶,以及尝试融合不同工艺创造独特风韵的探索。他没有刻意夸大,只是平静地陈述事实和自己的理念。
“听起来,你做的不是简单的农业,而是在创造一种风土的艺术品。”一位来自纳帕谷的酿酒师评价道,眼中带着欣赏。
“有限的产量,极致的追求,这与我们很多顶级酒庄的理念是相通的。”那位老庄主点了点头,第一次用正眼仔细打量了林风,“看来,东方也有真正的匠人。”
品鉴会进行到后半段,进入了展示环节。各位参与者纷纷拿出自己带来的“宝贝”与大家分享。有酒庄拿出了压箱底的老年份珍酿,有主厨带来了独家秘制的奶酪或肉酱。
轮到林风时,他在众人好奇的目光中,取出了随身携带的精致茶具和那泡珍贵的“月湖云雾”茶。他没有使用复杂的茶道仪式,而是采用了更易于被西方人理解的、类似品鉴葡萄酒的方式。
他先用法语(伊莎贝拉提前教了他的简单介绍词)向大家问好,然后通过伊莎贝拉的详细翻译,介绍了“月湖云雾”茶的产地风土和制作理念。他重点强调了“风土”概念,将月湖的水汽、云雾山的海拔和土壤成分,与葡萄酒中的“Terroir”联系起来。
当他将热水注入盛有茶叶的白瓷盖碗时,那股清幽高扬、带着豆花与冷兰复合香气的茶香瞬间逸散开来,与室内浓郁的葡萄酒香形成了奇妙的对比与碰撞。
“好奇特的香气!”一位美食评论家深吸一口气,惊讶地说,“既有植物的清新,又有花朵的幽雅,层次非常复杂。”
林风将泡好的茶汤倒入一个个透明的郁金香品茗杯中(他特意选用了这种接近葡萄酒杯的器皿),金绿透亮的茶汤在灯光下荡漾,色泽诱人。
“请各位像品鉴葡萄酒一样,先观色,再闻香,最后品尝。”林风微笑着示意。
这些品酒大师们带着专业和好奇,端起了品茗杯。他们仔细观察茶汤的色泽和清澈度,深深嗅闻那变幻莫测的茶香,然后小心翼翼地啜饮一口。
茶汤入口,鲜爽甘醇的滋味瞬间征服了味蕾,那独特的“山场气”和悠长的回味,更是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体验。这些习惯了葡萄酒复杂结构的舌头,被这种来自东方的、清雅而富有内涵的滋味所深深吸引。
“上帝……这味道……太纯净了,但又充满了力量!”那位纳帕谷的酿酒师惊叹道,“我从未想过,茶叶可以拥有如此丰富的层次感和如此持久的回味!”
“这完全颠覆了我对茶的认知。”那位米其林主厨仔细品味着,严肃地说,“它像一款顶级的白葡萄酒,但又完全不同。林先生,你的茶园,一定是个神奇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