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云觉得,自打小姐嫁进这永安侯府,日子就像被按了快进键,每一天都新鲜,每一步都惊心。
她这个从小跟在小姐身边的陪嫁丫鬟,也像棵被急雨浇灌的幼苗,拼命地抽条生长,生怕跟不上小姐的脚步。
还记得刚进府时,她看什么都怯生生的。侯府规矩大,连扫地的小丫鬟都比洛府的气派。
她生怕行差踏错给小姐丢脸,说话做事都缩手缩脚。可小姐呢,明明也是新媳妇,却好像半点不怵。
面对冷面侯爷,面对挑剔的太夫人,面对那些笑里藏刀的姨娘嬷嬷,小姐总是那样镇定,甚至……有点兴奋?
秋云那时不懂,只觉得小姐胆子真大。变化是从查账开始的。小姐带着她一头扎进那满是灰尘和霉味的账房,对着天书一样的账本,一坐就是一天。
小姐拿着炭笔在纸上写写画画,那些歪歪扭扭的符号和格子,秋云起初一个也看不懂。
小姐就耐心地教她:“秋云你看,这边记收入,这边记支出,两边的数得对上,这叫平衡。”
“这个叫表格,把东西分门别类放好,一眼就能看清楚。”秋云学得认真,她知道自己笨,唯有更用心才能帮上小姐。
她开始学着辨认账目上的物品名称、数量、价格,学着把杂乱的信息填进小姐画好的格子里。
起初总是出错,急得直掉眼泪,小姐却从不责骂,反而笑着说:“错了就改,怕什么?你比那些做假账的强多了,至少心思是正的。”渐渐地,秋云竟也能从厚厚的账本里,看出哪些采买价格高得离谱,哪些支出重复记了账。
当她把第一个自己独立发现的账目问题指给小姐看时,小姐眼里那毫不掩饰的赞赏,让秋云心里像喝了蜜一样甜。
后来,小姐开始管家,麻烦事一桩接一桩。厨房的李嬷嬷阳奉阴违,针线房的绣娘们集体怠工,还有那些明里暗里的闲言碎语……秋云跟着小姐,见识了什么叫
“笑面虎”,什么叫
“软刀子”。她起初只会生气,为小姐委屈。可小姐却教她:“生气没用,要动脑子。你看,李嬷嬷卡着采买,是想让我们知难而退,那我们就不走她那条路,另找货源。绣娘们怠工,是有人撑腰,那我们就把水搅浑,让勤快的得利,让偷懒的现形。”秋云似懂非懂,但她学着小姐的样子,多看,多听,多想。
小姐让她去打听消息,她不再像没头苍蝇似的乱问,而是会找那些看似不起眼、却又在关键位置的小丫鬟、老仆役,塞几块点心,说几句体己话,往往能听到些意想不到的真话。
她发现,浆洗房的小桔心直口快,花房的哑伯虽然不说话,但耳朵灵,门房张婆子最爱嚼舌根,却也消息灵通。
她慢慢在府里织起了一张小小的信息网。小姐推行新规,触动了很多人的利益。
秋云作为小姐的
“代言人”,没少受刁难。去针线房传话,李嬷嬷皮笑肉不笑地晾着她;去库房领东西,管事的推三阻四;就连走在路上,也常有其他房里的丫鬟聚在一起,对着她指指点点,说什么
“商贾家的丫头,也学人摆起谱来了”。秋云起初又气又怕,回去跟小姐诉苦。
小姐却摸摸她的头,说:“她们越是针对你,说明我们做的事越是戳到了她们的痛处。你怕了吗?”
“不怕!”秋云立刻挺起胸脯,
“跟着小姐,我什么都不怕!”
“那就对了。”小姐笑道,
“下次她们再给你脸色看,你就堂堂正正地看回去。你是澄心苑的大丫鬟,代表的是我的脸面。不卑不亢,做好分内事,谁也挑不出你的错。”小姐还教她如何应对各种场面:面对刁难,要抓住理据,语气平和但态度坚决;面对打探,要滴水不漏,必要时还能反套些话;面对拉拢,要心中有数,保持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