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宫来自现代经济学院 第8章:将计就计,小试牛刀(1/2)

对手的封杀来得又快又狠,像一张无形的大网,试图将洛晚晚的“第三产业”梦想扼杀在摇篮里。绣娘裁缝、特色货源,这些看似基础的要素,一夜之间都成了难以逾越的障碍。澄心苑内,气氛一时有些凝滞,连秋云都愁眉不展。

然而,洛晚晚在经过最初的愤怒和些许慌乱后,反而迅速冷静下来。前世在商学院案例分析课上,她没少研究过企业如何应对供应链危机和市场竞争壁垒。对手越是反应激烈,越说明他们害怕,也越证明她选择的道路戳中了他们的痛处。

“秋云,别垂头丧气的。”洛晚晚拿起炭笔,在纸上唰唰地写画起来,“他们封杀明路上的资源,我们就另辟蹊径。京城没有,我们就放眼整个大周!好东西还怕找不到买家?”

她首先调整了策略。既然高端绣娘和知名裁缝被垄断,她便将目光投向那些“非主流”但身怀绝技的手艺人。她让秋云和小厮们改变打听方向,不再去知名的绣坊,而是转向那些从江南流落至京城的绣娘、因主家败落而散伙的私人绣活班子,甚至是某些因性格孤傲或家道中落而不愿与大宗绣坊为伍的独行高手。同时,她也留意那些擅长改制旧衣、颇有巧思的“改衣匠”,他们的创意往往比固守成规的大师傅更灵活。

功夫不负有心人。几经周折,还真让秋云找到了几位合适的人选:一位是因家乡水患逃难至京的苏绣传人姜娘子,手艺精湛,但带着幼子谋生艰难;一位是曾在某位获罪王爷府上做过针线供奉的容嬷嬷,见识过顶级奢华,对贵族女眷的喜好把握精准,如今靠着接些零活度日;还有一位姓文的年轻裁缝,祖传的手艺,尤其擅长根据个人气质设计衣饰,却因不善经营,铺面冷清。

洛晚晚亲自面试了这几位,抛开身份偏见,只论手艺和想法。姜娘子的绣工细腻传神,容嬷嬷对面料、款式见解独到,文裁缝的设计草图更是让洛晚晚眼前一亮,充满了古典与新颖结合的魅力。她当即拍板,以高于市价三成的工钱加上未来盈利分成的承诺,将这三位“宝贝”请到了侯府名下的一处僻静小院,作为成衣店的“核心技术团队”,并严格保密。

解决了“人才”危机,接下来是更棘手的“物料”封锁。对手显然深知布料是成衣的根本,对京城各大绸缎庄、布号都打了招呼。洛晚晚派去采购高端料子的人,无一例外都碰了软钉子。

“小姐,怎么办?没有好料子,姜娘子她们手艺再好,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秋云急道。

洛晚晚站在窗前,目光掠过庭院,落在远处库房的方向,脑中灵光一闪。她想起查账时,似乎看到库房里积压着不少陈年的织锦、缎匹,有些还是番邦进贡的稀罕物,但因花色过时或存放不当略有瑕疵,便被遗忘在角落。

“走,秋云,我们去库房!”洛晚晚当机立断。

再次来到库房,这次她是带着明确目标来的。看守库房的婆子见是二夫人,不敢怠慢,打开尘封已久的织料库。果然,里面堆满了各式各样的布料,许多都蒙着厚厚的灰尘,蛛网遍布。

洛晚晚不顾脏污,亲自翻找。她发现,这些“过时”的料子,质地其实非常优良,许多是如今市面上难得一见的上等货色。那些所谓的“瑕疵”,大多只是颜色略显暗淡或略有虫蛀,完全可以通过巧妙的设计和裁剪来规避甚至化腐朽为神奇。更重要的是,这些料子独一无二,市面上根本找不到同款!

“就是它们了!”洛晚晚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秋云,记下来,这些云锦、缂丝、还有这几匹海外的晕染绸,全部清点出来,送到小院去给文裁缝和容嬷嬷过目。”

利用库存积压料,不仅解决了货源问题,还极大地降低了成本!这简直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洛晚晚进一步想到,还可以利用侯府的关系,尝试从海外商船或者西南边陲寻找一些京中罕见的新奇面料,作为补充和特色卖点。她记得萧煜似乎掌管着部分市舶司的事务,或许可以……她摇摇头,暂时把这个念头压下,先解决眼前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