弃妃重生我凭医术搅翻京 第86章 碑是人立的,不是天定的(2/2)

当夜,月上柳梢头时,墨七的影子突然从房梁上坠下。

他身上沾着血,发梢滴着水,显然刚从冰河里潜过。“王妃,禁军今夜要收'三策碑'的石料。“他单膝跪地,声音像碎冰,“小的在城外看见,他们搬了二十车柴,要连碑带石一起烧。“

云知夏正给最后一炉避瘟散封坛,闻言动作顿了顿。

坛口的封纸被她捏出道褶子,像道疤。“现在去还来得及么?“她问,指尖轻轻叩了叩案上的“靖王特许采药令“——那是萧临渊亲手盖的玉印,凭这道令,她能自由出入京郊三十里内的药山。

“来不及。“墨七摇头,“但百姓先到了。“他喉结动了动,“小的看见,有个瞎眼的老丈拄着竹杖,站在石料堆前;有个刚出月子的妇人,怀里还抱着没满月的娃;他们说...碑在人在,碑亡人亡。“

云知夏突然笑了。

她解下腰间的药匣递给小满,又把那道采药令从案头抽出来。

火盆里的炭正红,她捏着纸角在火上一凑,橘色的火苗立刻舔了上来。“从今往后,“她望着跳动的火焰,声音轻得像叹息,又重得像山,“我的药,不属王府,不属朝廷,只属活着的人。“

火光照亮了她的眼。

窗外突然传来嘈杂的人声,是百姓们发现了火光,正往药庐这边涌。

云知夏推开窗,寒风卷着火星子扑进来,她看见院外的雪地上,无数人影正举着火把奔跑,像一条被点燃的河。

同一时刻,靖王府的望星楼上。

萧临渊攥着兵部密报的手在发抖。

密报上的字刺得他眼睛生疼:“北疆旧案卷宗已被裴相调走,原档于昨夜寅时焚毁。“他望着城南方向的火光,那火比往年元夜的灯还亮,把半边天映成了血色。

“王爷。“幕僚的声音像片飘在冰面上的叶子,“若护她违旨...“

“会怎样?“萧临渊打断他。

幕僚的汗顺着后颈往下淌:“抄家灭族的罪。“

楼外的风突然大了,吹得檐角的铜铃叮当作响。

萧临渊望着那片火光,想起昨夜云知夏咳血时,她仰着头对他笑,说“我是医者“。

那时他觉得心像被人用刀剜了块肉,现在倒觉得,剜就剜吧——总比看着她被这世道的刀,一寸寸割死强。

“调暗卫三队。“他突然开口,声音里带着股狠劲,“轮守实证院外围。“他转身看向幕僚,眼里像淬了冰,“一个百姓,都不能伤。“

三日后,政事堂里。

裴元衡摇着湘妃竹折扇,茶盏里的碧螺春浮浮沉沉。“太子殿下可知?“他眼尾微挑,“云王妃那脾气,倒像极了当年的'疯医'楚昭南。“当年楚昭南为救瘟疫百姓,烧了太医院的《禁刀典》,最后被乱箭射死在城门口——这典故,满朝文武谁不知道?

太子捏着茶盏的手紧了紧:“裴相的意思是?“

“烈马需缰。“裴元衡的折扇“啪“地合上,“明日朝会,臣提议封她为医监副使。

虚衔高位,实权归太医院。“他端起茶盏抿了口,眼底浮起丝冷意,“她不是要立碑么?

等碑上的字被风雨磨平了,看她还能翻出什么浪。“

话音未落,门外突然传来小厮的禀报:“启禀相爷,城南'残烛堂'今日收了十二名疫后孤儿。“小厮的声音发颤,“堂前...堂前立了块新碑,上面刻着:'活命之恩,不谢天,不谢神,只谢云娘娘'。“

裴元衡的茶盏“当啷“掉在案上,溅湿了半幅衣袖。

他望着窗外阴沉沉的天,突然笑了,只是那笑比冬天的冰还冷:“她想做神?“他指节捏得发白,“那就让她看看,神...能不能活过这个冬天。“

是夜,云知夏裹着斗篷出了实证院。

城南废巷的风像刀,刮得她脸生疼。

她望着前方那间破门歪斜的旧宅——残烛堂的匾额还靠在墙根,漆色已经褪得差不多了。

她弯腰抱起匾额,指尖触到木头上的刻痕——是哪个孩子用石子划的,歪歪扭扭写着“云娘娘“。

远处传来更夫的梆子声,“咚——“

云知夏抬头望向天际。

月亮被乌云遮了大半,只漏出半缕光,像把未出鞘的刀。

她抱着匾额往旧宅走去,靴底碾碎了地上的冰碴子,发出细碎的响。

明天,这匾额,该挂到门上去了。 </div>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