弃妃重生我凭医术搅翻京 第72章 谁说女子不能进太医院(2/2)

殿内响起此起彼伏的干呕声。

皇帝盯着纱巾上的黑斑,喉结动了动:“楚昭南,你可曾见过这等病症?”

楚昭南的指甲掐进掌心。

他见过——二十年前北疆那场“焚村案”,他跟着师父去收尸,村民的肺叶正是这样的青灰色硬斑。

师父在密录里写“霜髓 弱毒株,可控传播”时,他捧着染了血的医牌跪在村口,听着火舌舔过草屋的噼啪声,和母亲最后一声咳嗽。

“回陛下,臣……未曾。”他的声音哑得像生锈的锁。

“未曾?”

殿门突然被撞开。

萧临渊披着玄甲跨进来,剑尖在青石板上划出刺耳鸣响。

他扫过缩成一团的太医们,目光落在云知夏沾着血的银刀上:“她若亵渎医道,你为何答不上她的问题?”

楚昭南猛地抬头。

萧临渊的玄甲上还沾着晨露,却比金殿上的蟠龙更有气势。

他想起秘药房里那盏总也烧不尽的灯——原来这灯不是云知夏点的,是萧临渊用兵权给她架的灯台。

“自即日起,”萧临渊的剑尖指向太医院首座,“草庐医者持靖王令可自由出入太医院,协同抗疫。违者,抗旨论。”

崔婉儿攥着药箱的手在抖。

她望着太医院朱红大门上的铜钉,想起十四岁那年,父亲因“女子习医”被逐出师门时,也是站在这门前,被张鹤年的拂尘抽得满脸血。

此刻她抬脚跨过门槛,木底鞋跟磕在青石板上,发出清脆的响——这次,她是云知夏的助手,不是被逐的罪女。

云知夏将染血的银刀插入案头的药臼,溅起几点朱砂粉:“臣妇立三不治——不记录病症者不治,不隔离患者者不治,不焚染疫衣物者不治。”她转向楚昭南,“另,请太医院开放疫病古档。”

楚昭南望着她身后的崔婉儿。

那姑娘的药箱上还粘着草庐的泥,像株从石缝里钻出来的草。

他闭了闭眼,对旁边的小太监道:“开铜柜。”

铜锁咔嗒落地。

云知夏翻开最上面一卷,泛黄的纸页上赫然写着“北疆焚村案·疫毒试用记录”。

她的指尖划过“霜髓 弱毒株,可控传播”几个字,冷笑溢出齿缝:“原来不是不知治法,是早就试过——拿百姓试。”

楚昭南的太阳穴突突直跳。

他看见云知夏眼底的火,像极了二十年前他跪在火场里的那团火。

那时他攥着“仁”字医牌发誓,要让医道不染血腥;此刻他望着秘药房方向,那里还锁着半匣未用完的弱毒株。

深夜的秘药房飘着焦糊味。

楚昭南将最后一只培养皿扔进火盆,淡紫色的雾气在火焰里蜷成蛇形。

火光照亮他胸前的旧医牌——“仁”字已经磨得发钝,像块褪了色的疤。

他解下医牌,扔进火里,听着铜片熔化的滋滋声,终于想起母亲临终前说的话:“阿昭,医道要活,不能跟着老规矩一起死。”

草庐的灯还亮着。

云知夏伏在案上写《太医院改革七策》,笔尖在“设疫病专司,直报皇帝”几个字上顿了顿。

她抬头望向宫阙方向,月光落在她眼尾的青影上:“你烧了旧规矩,那我便建一座——”

“不会烧错人的炉。”

秘药房深处,一只未封口的毒株瓶轻轻晃动。

淡紫色雾气渗出瓶口,在青砖上蜿蜒成细蛇,顺着门缝爬向殿外的夜色。

五日后的早朝,当云知夏捧着改革策走进金銮殿时,她不知道,此刻六部十三道的奏疏已经堆在皇帝案头。

那些墨迹未干的折子上,“恃宠而骄”“私设医署”几个字,正等着在朝堂上掀起更大的风浪。 </div>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