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武天书 第2章 凶兆初现(1/2)

决定下得仓促,甚至有些荒唐。我把店门一锁,挂上“东主有事,歇业半月”的木头牌子,就跟陈教授他们走了。队伍规模比我想象的要小,算上我,一共才六个人。

陈教授自然是核心,也是发起人。那个短发干练的女学生林筱,是他的得力助手,专业功底扎实,负责文物初步鉴定和记录,看我的眼神总带着审视,大概觉得我这个“关系户”是个累赘。还有一个叫赵大雷的,是队里的安全顾问,退役兵出身,皮肤黝黑,话不多,但眼神锐利得像鹰,一身结实的肌肉把野外作业服撑得鼓鼓囊囊,主要负责设备和大家的安全。另外两个是男生,一个叫王胖,人如其名,圆滚滚的,是队里的技术员,负责无人机航拍、三维建模这些高科技玩意儿,性格活络;另一个叫李淼,瘦高个,戴副黑框眼镜,沉默寡言,是地质与环境分析专业的。

我们的目的地是黔东南深处,一片地图上都标注得模糊的原始山区。据陈教授说,那帛书上的地形图经过比对和艰难破译,指向了那里的一片喀斯特地貌区域,被称为“葬星岭”,光听这名字就让人心里发毛。

一路上,王胖试图活跃气氛,插科打诨,李淼则一直捧着本专业书看,偶尔抬头推推眼镜。赵大雷大部分时间在检查装备,或者警惕地观察四周。林筱偶尔会和陈教授低声讨论些学术问题,用的词我都听不懂。而我,大部分时间都靠在车窗上,看着外面飞速倒退的、越来越荒凉的景色,胸口那本《灵武天书》的存在感,从未如此强烈。它像一块冰,又像一块烙铁,贴在我的心口。

颠簸了两天,换了各种交通工具,最后甚至徒步了大半天,我们才抵达了预定区域。这里群山连绵,植被茂密得几乎不见天日,空气潮湿闷热,带着一股腐殖质和泥土混合的气味。

根据帛书提示和陈教授带来的另一份我祖父笔记的残页对照,我们在一片背阴的、布满藤蔓和苔藓的悬崖下,找到了一条极其隐蔽的裂缝。那裂缝仅容一人侧身通过,里面黑黢黢的,往外渗着阴冷的风。

“就是这里了。”陈教授用手电照着裂缝内部,声音带着压抑的兴奋,“入口处的岩壁有人工开凿后又被自然力侵蚀的痕迹,年代非常久远。”

赵大雷打头阵,确认初步安全后,我们依次鱼贯而入。裂缝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不,并没有开朗,只是空间变大了些,一条明显由人工开凿的、向下倾斜的墓道出现在眼前。墓道墙壁是粗糙的岩石,上面覆盖着厚厚的、墨绿色的苔藓,空气里弥漫着一股浓郁的土腥味和某种难以形容的、陈旧的气息。

手电光柱在黑暗中晃动,切割出有限的光明。墓道很深,一直向下,仿佛通往地心。脚步声在空旷的通道里回荡,显得格外清晰,又格外瘆人。

“保持警惕,注意脚下和头顶。”赵大雷低沉的声音在前面响起。

我走在中间,前面是林筱,后面是王胖。不知是不是心理作用,越往里走,我越觉得胸口发闷,那本贴身藏着的《灵武天书》,似乎又开始隐隐散发那种微弱的、冰凉的搏动感。我忍不住伸手隔着衣服按了按它。

“怎么了?”前面的林筱似乎察觉到我的小动作,回头瞥了我一眼,手电光映照下,她的眼神依旧清冷。

“没……没什么,有点气闷。”我含糊道。

就在这时,走在我侧后方的李淼,那个一直沉默寡言的地质生,突然停下了脚步,发出了一声极轻的、像是抽气又像是呜咽的声音。

“李淼?”王胖在他后面,用手电照了他一下。

光线掠过李淼的脸,我看到他的表情极其怪异。眼睛瞪得极大,瞳孔却缩得很小,直勾勾地盯着前方黑暗的墓道深处,脸上没有任何血色,嘴巴微微张着,涎水从嘴角不受控制地流下来。

“他不对劲!”王胖喊了一声。

所有人都停了下来,手电光瞬间集中到李淼身上。

陈教授快步走过来:“李淼?你怎么了?哪里不舒服?”

李淼对陈教授的呼唤毫无反应,他的身体开始轻微地颤抖,喉咙里发出“嗬嗬”的、像是被扼住脖子的声音。突然,他猛地抬起双手,不是攻击别人,而是猛地抓向自己的脸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