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历战边陲重镇,抚远城的防御体系构筑得极为周密。
卫城城墙虽与县城城墙彼此衔接,却并不互通。
如此设计,旨在防止敌军以点破面、速夺全城,从而最大限度地延长卫城作为独立支撑点的抵抗时间。
两墙高低相差至少一丈有余,守军弓弩手据守于更高的卫城墙上,得以形成交叉立体的箭矢覆盖,将攻城之敌笼罩在多重火力之下。
即便有敌军侥幸攀上外侧的县城城墙,亦难在卫城箭雨的打击覆盖下站稳阵脚。
而一旦敌军选择避其锋芒,那么卫城守军就会派出精锐敢死之士,自上而下,索降县城城垣。
随即与敌展开近身肉搏,反复争夺失守墙段,使其每一步推进都付出惨重代价。
以上这些,都是过去的往事。
趁此时机,作为‘本地人’的张承志,也是为在座众人,尤其是李煜,介绍曾经的城防简况。
......
最后,张承志亲口表态,再次打破沉默,“赵大人所言,倒也颇有道理,不失为一可行之策。”
有了张承志的‘背书’,赵怀谦腰杆不自觉地挺直了几分,随即就对他投来感激的目光。
他和张承志,在如今抚远卫城内的立场划分上,具有天然的地域一致性。
作为‘同乡’旧相识,在这座新主当权的城池里,互帮互助,或许更有利于他自己在李煜手底下听用。
在赵怀谦心中,还有另一副不为人知的想法。
同为‘本地人’,所谓的抚远城防,他这个县衙班头并非全然不知。
在数年前的某次北虏攻城,他也曾被迫上墙守城。
那段刀尖舔血的经历,赵怀谦至今记忆犹新。
不要以为,他这班头的职差,得来的就没有一点儿含金量。
他也曾是亲手砍了一颗北虏首级,凭此功绩,才进一步促生了赵氏对他这个远亲的扶植想法。
这看似急智的说辞,却是他准备了不知几个日夜,才琢磨出来的。
今日台上虽只有三分钟,台下却是赵怀谦不知下了多少份苦功,才打下的底子。
他,是有备而来。
......
李煜的态度仍是不温不火,让人看不出喜怒。
“赵班头所言有理,本官自会慎重考虑。”
一句不咸不淡的肯定,将赵怀谦满腔的热切堵了回去。
李煜环视众人,问道,“那诸位,可还有别的想法?”
他的目光在堂内缓缓移动,最终,不自觉地落在了赵钟岳的身上。
作为自己一手提拔的新晋幕僚,赵钟岳当然可以不开口。
只不过,李煜还是对他抱以期待的。
从另一角度而言,作为幕府主臣,二人荣辱一体。
他既希望赵钟岳能一鸣惊人,为他这个明公增添光彩,也担心他初出茅庐,口出‘废言’,白白折了自己的面子。
任人唯亲确是事实,但李煜可不想由此背上个识人不明的标签。
赵钟岳踌躇满志,他感受到了李煜目光中那份复杂的情绪,既有鼓励,也有考量。
他很快有了动作。
赵钟岳离席起身,对着上首的李煜长揖及地。
“诸位!”
他直起身,声音清朗,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
“依学生浅见,对当下时局确是有个别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