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快装车!”李府门前,车马喧嚣,人声鼎沸。
今日过后,顺义堡内就再不会这般热闹了。
经过整理,花了一整日,顺义堡留守兵卒们将堡内最后的种种杂物也打包备好。
随着李义护送车队按约折返,李煜也是时候与这个生养他的‘家’做告别了。
“老爷,后院那架老夫人陪嫁的彩舆,是继续封存,还是带上?”
夏清、素秋、青黛、池兰,还有芸娘。
她们聚拢在内堂,只等前院的亲兵们装车。
五女手挽着各自的小包袱,齐齐看着李煜,等他拿个主意。
府中物件,装了三大一小四个木箱。
每个大箱子都重逾百斤。
最重的那个,千斤倒是达不到,可五六百斤怕是有的。
被装进去的不止衣物用度,更有李煜亡母留下的全部体己。
李煜的母族也算不得高门大户。
先父李成梁一生娶妻唯一,恐怕不全是因为那虚无缥缈的爱,起码李煜是这么认为的。
母亲或许是爱父亲的,因为她切切实实地是为之忧思成疾,最终撒手人寰。
但父亲爱不爱母亲?李煜心中始终难下定论。
或许,当年的父亲更多的......是看中了母亲家中无子可继的窘迫。
早在四年前,外祖过世,母家的积存便顺理成章地传给了母亲,一并送进了李府。
至于母家为何同意独女外嫁,而非招婿入赘。
一个是因为顺义李氏作为幽州李氏旁支,等闲人招惹不起,更遑论入赘这种话,便是提都不敢提。
再者,便是一桩不能示人的秘辛。
就连先父李成梁也是不知晓的,那是外祖去世前,才亲手交予李煜的物件。
便是眼下在他手中保管的一册母家族谱,上面清楚记载着,母亲这一支早年便是关中的李姓。
只是后来遭难发配,为防仇家追寻报复,这一支在半途就改了家姓,在辽东扎根,传家也有三四代人了。
虽说攒了些家业,却也因为人生地不熟,这般虎口夺食,族中男丁难免多夭折于外,人丁越发稀薄。
细细思量,外祖同意独女外嫁先父李成梁,未尝就没有他自己的想法。
在李煜看来,不单是先父李成梁盯上外祖家业,外祖也未尝没有下套等人入瓮的意思。
借壳下蛋,暗度陈仓。
就结果来看,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谁也不算吃亏。
先父李成梁终是得了母家财物支持,而外祖这一支勉强也算是传到了李煜身上......
等同于这支关中李氏的姓氏传承,终于光明正大的重归正朔。
只是可惜,那本孤零零的母家族谱上,现在写到了李煜的名字,就戛然而止。
将来若是李煜不为之传子续写,这族谱的一脉,便真的算是到了头。
......
李煜愣了愣神,他确实把那架装饰繁彩的马车给忘了。
毕竟寻常时候也根本用不上它。
那既是母亲的陪嫁,也是当年她身披嫁衣所乘的喜车。
通体檀木所制,可以说是母家当年从关中带来辽东,且为数不多传下来的好物件。
入府这么些年,一直存放在府中私库,好生养护着。
原本,它是母亲想要留给李煜,用来风风光光的迎娶儿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