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端起茶杯抿了一口,润了润喉。
他悠悠问道,“张大人,做一条投索,费工几时?”
张承志想了想,答道,“用皮革要慢些,穿孔太费功夫,约莫半个时辰到一个时辰。”
“用布倒是快得多,基本半个时辰内就能做好,快的也就两三刻钟的功夫。”
李煜点点头,心中比对一二,也就有了计较。
但随即,他又问了别的,“她们做工,张大人可曾许过报酬?”
张承志愣了愣,显然没想到李煜会问这个。
“不敢!”他下意识答道,“在下自然是不敢代大人施恩!”
下意识地,求生欲几乎瞬间拉满。
“张大人误会了。”李煜顿了顿,转而解释道,“我只是觉得不可使之徒劳,当以粮酬其工,则人皆尽力。”
张承志看李煜的眼神微妙地变了变,这眼神里混杂着难以置信和一丝触动。
他恍惚像是在看一个存于书卷中的‘圣人’。
给匠人、给军户发薪酬?
这等事,在他数十年的官场生涯中,闻所未闻,想都不敢想!
武官让军户干活,还需要理由?还要发薪酬?
听着就像是在开玩笑。
不让他们饿死就已经是天大的恩德!
找遍整个大顺,也不曾有过这个道理。
此时此刻,张承志倒是有些恍然明悟。
这些外来的顺义堡军户们,乃至是那些逃灾的流民。
他们愿意在这般危局下跟随李煜迁徙离乡,恐怕不单单只是局势所迫,而是人心已经有所依附......
一个好官,为什么会得到百姓们的拥护跟随,这其中缘由难道还复杂吗!
张承志神色震动,心中确是安下了心思,‘这样的人,倒也不错。’
回过神来,他赶忙低头抱拳,遮掩方才的失态,“大人远见,是在下浅薄了!还请大人明示,该如何安排?”
李煜思虑片刻。
“既如此......”他抬手指向城中粮库方向道,“每条投索,视其优劣,发予粟粮一斗至两斗。”
“如何?”
“大人心系百姓,施以仁德,自无不可!”张承志当即应下。
不过想到材料损耗,他还是多问了一句,“大人,那绳索布革等物料损耗,又该如何?”
李煜也不含糊,认真的想了想。
“这便要辛苦张大人了,你对制作已有心得,权责便暂且交由你手。”
很快,一个清晰的标准便定了下来。
“这样,以五套材料为一组发放,每次领取,需抵扣一斗粮为押质。”
“如此一来,手艺好、效率高的,所得更多,也能激励众人珍惜材料,杜绝浪费。”
李煜似觉不妥,又补充道,“眼下先以欠条为凭押,张大人需要安排好统计收缴的账房,做好出入账目。”
大概是觉得会识字算数的人不好找,李煜不放心地追问,“记账入册,眼下可有合适的人选?”
张承志抱拳,“大人尽管放心!”
“城中署吏尚存数人,他们皆可胜任!”
李煜摆摆手,“既如此,就尽快安排下去。”
投索有了,‘弹药’自然也得提前积攒。
石头的造型,与投索命中亦是息息相关,倒也不是随便捡起一块石头就能用的。
“另外,”李煜继续道,“搜集打磨卵石的活计,也一并吩咐下去。”
“每十块,兑粟粮一斗。”
“喏!在下这就去办!”张承志肃然拱手,只觉浑身充满了干劲。
话音未落,人已转身,带着一阵风急匆匆地离去。 </div>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