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臣附议!”然后是位列国公之首的成国公......
一个。
又一个。
“微臣附议!”
朝堂之上身着朱紫官袍的大臣们,手持着象征身份的玉笏,默然无声地走出队列。
最终,三公之下,九卿之列,朝堂内所有大臣皆齐齐躬身。
“臣等......皆附议!”
山呼海啸般的声音,回荡在太极殿的梁柱之间。
御阶龙椅之上,端坐着的大顺女帝刘令仪,神色淡然、毫不惊慌,她的眼底只有对眼下局势的无力。
到了这一步,她心底还隐隐松了口气。
今日之事,并非什么百官逼宫的戏码。
而是朝野上下、宫廷内外,一致达成的共识......一场众所周知的默契而为。
早朝,大司农一请西狩。
午朝,成国公二请西狩。
晚朝,御史台三请西狩。
为了与那迫在眉睫的尸疫争分夺秒,大顺朝堂破天荒地一日三朝,一连三请。
三辞三让,已经做足了面子。
此刻,便是该一锤定音,彻底敲定的时候。
刘令仪朱唇轻启,声音带着一丝整日无休的难掩疲惫。
一旁的秉笔太监冯喜,立刻将她吐露的每一个字,都用自己那尖亮的唱喝声,放大,传遍大殿。
“诸位爱卿,今日一连三请,朕......实在不忍。”
刘令仪略一停顿,目光平静地环视着阶下满朝公卿,看着他们低垂请命的颅首,才继续道。
“朕不忍见洛都百姓或将蒙难......”
“更不忍祖宗基业毁于一旦......”
“然,朕为一国之君,岂能独善其身?朕需为江山社稷虑,为天下生民虑!”
“昔日,周室东迁,延国祚数百载。”
“今日避之锋芒,乃为存续国本,以待来时!”
女帝刘令仪的声音陡然拔高,高到无需冯喜唱喝,也清晰地传入群臣耳中。
“朕,准卿等所奏。”
“改‘迁’为‘狩’,择日移驾蜀地。”
“此行,只为延续朝廷之根脉、人世复兴之火种。”
“望诸君与朕同心西狩,暂忍一时之艰,共图他日天下之复!”
“退朝!”
最后两个字落下,女帝霍然起身,再不看阶下群臣,径直转身离去。
满朝公卿再次深深下拜,直到那明黄色的身影彻底消失在殿后,才缓缓直起身。
所有人都心照不宣。
相比起“迁都”二字所带来的民间恐慌与动荡,“西狩”这个词,眼下在民间的接受度无疑要高出太多。
朝廷每年秋日行猎,几乎可以说是惯例。
这是皇室出行,最能让民间接受,也最不会引发动荡的理由。
只不过,今岁的秋狩猎场,注定会更远一些罢了。
......远在千里之外的巴蜀之地,去狩之以黑白貔貅。
满朝公卿如此沆瀣一气,说到底,只是为了最大程度上减少西迁路途上的变故。
这个紧要关口,洛京绝不能生乱。
这也是为了他们自己,能够安然抵达蜀地。
相比起洛京人口百万,能够真正随驾入蜀的人数,注定不会太多。
西迁,注定只是一场属于少数人的生路。
若是冒然裹挟数十万百姓西逃......
在尸疫四处暗传的当下,其后果难以想象。 </div>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