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死人王朝 第182章 一步错,步步错(2/2)

若是深入内陆,只会被越聚越多的官兵所吞没。

连命都保不住,跨海劫掠还能有什么意义?

纵使是卫所兵,若是汇聚数万。

仅仅是其中卫所武官汇聚的家丁数量,就非常可观,远不是小股倭寇所能抗衡的。

其次,倭人即使劫掠,也该是集中力量,以某些繁华城镇为目标,发起突然袭击。

因为只有这些地方,有足够的金银细软,供他们搜刮。

可是他们也没有这么做。

登岸之初,此地倭兵尚且团结一心。

他们与福州府、泉州府守军短暂的隔城对峙,做围城态。

结果到了晚上,倭人便趁机弃营,深入内陆。

此后,倭军随即散作一股股流寇,四散而逃。

从上千人散成数股百人小队分头而行都是常事。

甚至会以十几人为单位而逃。

与其说是正常军伍,倒不如说是按武士家族分头逃命。

他们根本就无心恋战。

福州府与泉州府守军次日追了一小股倭贼一阵,斩获男女上百。

可他们也不敢真的远离驻地。

于是取得一定足以上报朝廷的战果之后,又双双退了回去,坚守本分。

刘世理出征的前两个月,所见所闻,一切看起来都是那么的顺利。

似乎倭寇只会闻风丧胆,尽数奔逃。

平寇大军在会稽郡,好似连一场像样的大战都不用打,就能平定此处倭乱。

但当时的刘世理并不知晓。

福州府、泉州府之所以无事。

只是单纯因为,东瀛南端的长崎港,距离此地确实太远。

因此,这里本就不是倭人逃亡的首选目标。

而且,若是倭人整船染疫,‘死船’顺势漂流至此的概率也是极小。

更多的漂流‘死船’,被一峡之隔的东番岛群做了福州府的天然海屏,将‘死船’阻隔在外。

所以......

当时能第一时间有目的地划船逃到此处的倭人,往往都是活人。

到了出兵的第七十余日,也是信使照常送回洛阳的最后一封信。

刘世理当时,已经决心自延平大营继续北进。

与原定前往合肥,继而东进应天的北路军,优先合围清剿吴郡沿海的富庶地区。

这里作为大顺的粮税重地,优先级自然比交州与扬州的交界处的南海郡更高。

当日做出这个决定,刘世理是这么写的。

刘令仪再一次,看到了那个将一切带入深渊的致命误判。

‘微臣左右思量,怀疑倭人于泉州府登岸西进,不过是声东击西。’

‘以敢死之士,深入交州,牵动我军追击。’

‘其主力或许是借由苏州府、台州府等地登岸掳掠。’

这是基于他一贯对海盗的了解,进行的合理推论。

论及沿海之富庶,确实无出苏杭之右者。

所以,倭人的此番大举侵海,其目的确实是有这样的可能性。

‘是故,微臣决心留下一营,配合南路军两营兵马,封锁倭人退路,徐徐清剿。’

‘明日,微臣便亲率余众北上。’

‘......直指台州府、明州府、杭州府等地。’

‘与原定应天南下之北路军,合围倭兵于浙东,聚而歼之。’

刘令仪的手指,逐渐挪移到扬州吴郡。

刘世理到目前为止,一路都是稳扎稳打,无可指摘。

从此时的讯息来看。

此次倭乱仅仅只是波及范围极广,几乎牵连整个东南沿海地区。

甚至就连青州半岛沿岸,也有少许异况。

但倭人造成的破坏,却是属于雷声大雨点小的特殊情况。

登岸倭寇宛如四窜的臭虫,只是无组织无纪律的往内陆偏远村落烧杀抢掠。

威胁谈不上很大,却又单纯的膈应人。 </div>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