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屯田固本
凯旋的旌旗还未在京城完全落下征尘,朱常洛便已开始着手消化此番北巡的成果。边疆暂安,匪患已清,但无论是他还是林雪都明白,一时的武力威慑与怀柔安抚,若没有坚实的根基,终究如同沙上筑塔。
这一日,朱常洛召林雪于东宫暖阁议事,阁内炭火融融,驱散了深秋的寒意,却驱不散他眉宇间对新得之地的隐忧。
“雪儿,边疆诸部虽已归附,然其地广人稀,部族逐水草而居,生计艰难,与中原隔阂已久。朕……孤总觉心中不安,恐其因生计所迫,或再受奸人挑唆,再生变故。”朱常洛摊开一幅粗略的边疆地图,手指划过那些标注着新附部落名字的广阔区域。
林雪静立一旁,目光随着他的指尖移动。她虽久居宫廷,但江湖漂泊的经历让她比任何人都更了解底层民生的艰难与人心向背的关键。她看着地图上那些代表着荒凉与不确定的标记,脑海中浮现的却是边民褴褛的衣衫、渴望安宁的眼神,以及隐藏在水草丰茂之下的脆弱。
“殿下所虑极是。”她缓缓开口,声音清越,“武力可慑其胆,恩惠可暖其心,然欲使其真心归附,长治久安,需使其‘有恒产,有恒心’。”
“哦?详细说来。”朱常洛眼睛一亮,他知道林雪必有卓见。
林雪走到地图前,指尖点向几处水脉附近、地势相对平缓的区域:“边疆之地,并非全然贫瘠。这些地方,水草丰美,若能引渠灌溉,开辟为良田,并非难事。”
她抬起头,看向朱常洛,眼神锐利:“可仿效古之屯田制,但需革新。不妨称之为‘军民屯垦’。”
“军民屯垦?”
“正是。”林雪颔首,“其一,可招募内地无地流民、以及部分愿意定居的归附部落牧民,由朝廷提供耕牛、种子、农具,于划定区域垦荒屯田,三年内免征赋税,所产粮食,部分自留,部分按价售予朝廷。如此,流民得安身立命之所,部落得稳定生计,朝廷亦可得边疆粮储,更可潜移默化,使其渐习农耕,加深与中原联系。”
朱常洛若有所思:“此计大善!既能安民,又能实边!那‘军’在何处?”
林雪指尖移向几处战略要地:“其二,于此等关隘险要之处,设立‘军屯’。由驻防边军轮番垦殖,战时为兵,闲时为民。军士自耕自食,可大大减轻朝廷粮饷压力,更能使将士扎根边疆,熟悉地理,成为真正‘土生土长’的边防力量。其家眷亦可迁来,形成村落,稳固人心。”
她顿了顿,语气加重:“而最关键者,在于‘民防’。”
“民防?”
“光有屯田,若无自保之力,一旦有变,便是待宰羔羊。”林雪目光沉静,“可在各屯垦区,以村、堡为单位,建立‘民防团练’。由朝廷派遣退役老兵或武艺精熟之士担任教头,农闲时操练青壮,习练弓马刀枪,乃至简单的战阵配合。不需他们如正规边军般冲锋陷阵,但求能守卫家园,预警匪情,协助官军维持地方。”
她看向朱常洛,一字一句道:“此举,可使边疆之地,村村有防,户户皆兵。寻常小股马匪流寇,不敢轻易来犯。即便遇大敌,亦能迟滞其行动,为官军集结争取时间。更可……在其中挑选忠勇可靠、熟悉地理者,编为‘边情斥候’,专司探查境外动向、搜捕奸细,使朝廷耳目聪灵,防患于未然。”
一番话语,条理清晰,思虑周全,将安民、实边、强兵、防奸融为一体,构建了一个立体的边疆防御与治理体系。这绝非深闺女子所能想,分明是融汇了江湖经验、民生体察与战略眼光的惊世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