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我屡献毒计,老李劝我收手 第40章 来吧,给你们留了座空城(1/2)

夜色吞没了山峦。

整个晋西北根据地,在黑暗的掩护下,无声地运转起来。

后山兵工厂,平日里震耳欲聋的敲打声消失了。

几十个赤着上身的汉子,借着几盏马灯昏暗的光,用扳手和撬棍,小心地拆卸着每一台车床和冲压机。

王承柱的嗓子已经喊哑了,他拿着一本册子,挨个核对零件。

“慢点!那个主轴别磕了!”

“三号车床的底座,用四号油布包好,上面做好记号!”

拆下来的零件,被涂上一层厚厚的防锈黄油,用油布裹得严严实实,再装进一个个大木箱里。

骡马队的蹄子上都包了厚布,驮着沉重的木箱,没入更深的山林。

被服厂的院子空了。

医院的病房空了。

风吹过空荡荡的营房,卷起地上的一片枯叶,打着旋儿。

赵家峪的村口,杨秀芹正指挥着最后一批老乡撤离。

“二爷,您腿脚不好,坐这头骡子上。”

“张家嫂子,把娃抱紧了,跟上队伍!”

她分派给一个排的战士,有的在前头开路,有的在后面殿后,将几十个老弱妇孺护在中间。

队伍汇入夜色,像一条涓涓细流,消失在连绵的群山之中。

独立团的主力部队,已经看不出军队的模样。

他们换上了五花八门的衣服。

有的裹着破烂的棉袄,脸上抹着锅底灰,手里拄着一根木棍,混在难民的队伍里。

有的挑着货郎担子,担子里藏着拆开的机枪零件。

张大彪领着一营的弟兄,扮成了一伙逃荒的佃户。

出发前,贾栩把他叫到一边,塞给他一张手绘的地图。

“你们走这条路,地图上标了红圈的地方,是鬼子侦察兵的必经之路。”

“明天中午十二点到下午两点之间,必须绕开黑风口,那里会有鬼子的飞机侦察。”

张大彪把地图贴身收好,对着贾栩重重地点了点头。

这样的队伍,被拆分成了上百支,从上百条不同的山间小路,向着包围圈外渗透。

他们像无数条泥鳅,滑进了日军即将撒下的天罗地网的缝隙里。

最后的临时指挥部,设在一个不起眼的山洞里。

洞里烟雾缭绕,几名通讯兵围着三部电台,满头大汗。

电台的滴答声,此起彼伏,构成了山洞里唯一的声响。

贾栩站在一张巨大的沙盘前。

沙盘上,用不同颜色的石子,标注着己方上百支小队和鬼子先头部队的位置。

李云龙在洞里来回踱步,脚下的地面都被他踩出了一条浅沟。

他手里的烟卷一根接一根,烟灰掉在军装上都浑然不觉。

“老贾,这都一天一夜了,弟兄们都散出去了,能行吗?”

“万一有一支被鬼子逮住,不就全露馅了?”

赵刚坐在一旁,没有说话。

他看着沙盘前那个年轻的参谋长,眼神复杂。

这种把整个根据地当棋子,把几万条人命当赌注的下法,他还是无法完全接受。

但他又不得不承认,眼下没有更好的办法。

贾栩没有回头。

他的目光,始终锁定在沙盘上。

“命令孙德胜,他已经到河源县外围了,让他把那门九二步兵炮架起来。”

“不用打县城,对着城外的炮楼,给我打二十发炮弹。”

“打完就走,天亮前必须赶到阳泉西边三十里的地方。”

一名通讯兵立刻记录,开始发报。

“是!”

贾栩拿起一根木杆,将代表孙德胜骑兵连的蓝色石子,从一个位置挪到了另一个位置。

“政委,你担心的不是没有道理。”

贾栩的声音传了过来。

“所以,我们不能被动地等鬼子来发现我们。”

“我们要主动喂给他们一些东西,让他们去看,去追。”

李云龙停下脚步,有些疑惑。

“喂东西?喂什么?”

“滴滴滴……”

电台又响了起来。

一名通讯兵抬起头,声音里带着一丝紧张。

“报告参谋长!三营七连报告,他们在赵家坡北侧山谷,发现一支日军侦察小队,大约三十人,正向他们靠拢!”

洞里的空气瞬间凝固。

李云龙的拳头一下子攥紧了。

“他娘的!这么快就撞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