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的美式还不错,豆子是自己烘焙的。”苏月明随口推荐道,语气自然,化解了可能因点单而产生的些许尴尬。
“苏老师对咖啡很有研究?”何沐阳顺着话题问道。
“谈不上研究,只是年纪大了,喝不了太刺激的,喜欢找些安静的地方消磨时间。”苏月明搅动着面前的拿铁,语气带着点自嘲,“不像你们年轻人,活力四射,一上台就能把天捅个窟窿。”
何沐阳听出她话里的调侃,也笑了:“苏老师您可不老。昨天您站起来的时候,我感觉整个舞台都亮了。”
这话带着几分恭维,但由何沐阳用那种平静又带着点真诚的语气说出来,并不显得油腻。
苏月明抬眼看他,眸中含笑:“小鬼,油嘴滑舌的。昨天在台上对着张铭,可不是这副样子。”
“那得看对谁。”何沐阳端起服务生刚送上的美式,喝了一口,味道确实醇厚,“对心存偏见者,无需客气。对善意提点者,自然要心怀感激。”
苏月明看着他从容的样子,心中那份好奇更浓了。这个年轻人,身上有种超乎年龄的沉稳和通透,仿佛什么都看得明白,却又不是那种圆滑世故,反而带着一种内在的棱角和自信。
“说说看,你对未来有什么打算?”苏月明不再绕圈子,直接问道,“就靠着《浮夸》这一首歌,吃老本肯定不行。后续有创作计划吗?”
“歌,当然有。”何沐阳放下咖啡杯,眼神笃定,“而且不止一首。风格也会更多样。我不想被定型。”
“哦?”苏月明来了兴趣,“比如呢?”
“比如……一些更具东方韵味,词曲更精致的‘中国风’。”何沐阳抛出了一个概念。在这个文娱贫瘠的世界,“中国风”这个提法还很模糊,甚至不成体系。
“中国风?”苏月明微微蹙眉,仔细品味着这个词,“听起来很有意思。具体是……”
“就是用现代的音乐手法,重新诠释和融入我们古典文化中的意象、诗词、故事。”何沐阳简单解释了一句,“比如,如果用一件瓷器,比如青花瓷,来写一首歌,会是什么样子?”
苏月明愣住了。用青花瓷写歌?这个想法……很新奇,很大胆,也很有挑战性。她仿佛能看到那画面感,但具体的旋律和歌词该如何呈现,她想象不出。这让她对何沐阳所说的“中国风”更加好奇。
“看来你脑子里确实有不少好东西。”苏月明感叹道,“保持住这份创造力和独特性,比什么都重要。这个圈子,最不缺的就是模仿者和流水线产品。”
两人又聊了些关于音乐、关于行业现状的话题。何沐阳虽然话不多,但每每开口,观点都颇为犀利独到,让苏月明时有豁然开朗之感。她越来越觉得,眼前这个年轻人,绝非池中之物。
“对了,”临分别时,苏月明像是想起什么,从随身的包里拿出一张私人名片,递给何沐阳,“这上面是我的私人号码。以后如果在圈子里遇到什么麻烦,或者……只是想找个人聊聊音乐,可以打给我。”
这是一种明确的认可和善意信号。
何沐阳双手接过名片,材质细腻,上面只有名字和一串号码。“谢谢苏老师。”
“别叫老师了,生分。私下叫我苏姐就行。”苏月明站起身,拿起外套,笑容温婉。
“好,苏姐。”何沐阳从善如流,也站起身,“那我送你?”
“不用,我司机在那边。”苏月明指了指窗外停着的一辆黑色轿车,“你自己回去小心。”
看着苏月明优雅离去的背影,何沐阳摩挲着手中那张质感温润的名片,将其小心收好。
这次会面,收获比预想的更大。不仅得到了一位圈内资深前辈的认可和私人联系方式,更重要的是,苏月明透露出的关于大公司的信息,印证了他之前的判断。
回到那间狭小的出租屋,何沐阳看着窗外渐次亮起的万家灯火,心中思路愈发清晰。
星光娱乐的回复,应该快了。
而他,已经做好了准备。 </div>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