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行。” 姜子牙心中暗道。他调整好姿势,双手紧握岩石,按照在昆仑山学习的 “劈砍技巧”,将岩石对准侧枝根部,均匀发力。“咔嚓” 一声轻响,岩石边缘深深切入木材,木屑飞溅。他继续发力,每隔一寸便砍一刀,确保切口平整,避免损伤树枝的完整性。
约莫半个时辰后,随着最后一刀落下,“咔嚓” 一声,垂柳侧枝应声断裂。姜子牙小心翼翼地将树枝扛在肩上 —— 树枝长约七尺,重量约有十斤,扛在肩上并不费力。他又在柳树林中寻找了几片宽大的柳叶,用麻绳将柳叶捆在树枝的末端,当作临时的 “标记”,便于后续加工时区分首尾。
处理完垂柳树枝,姜子牙再次施展 “御风术”,朝着东侧山坡的方向飞去。东侧山坡距离柳树林约有三里路程,沿途需要穿过一片农田和一条小溪。此时正值初夏,农田里的小麦已经抽穗,金黄色的麦浪在微风中起伏,几名农夫正在田间劳作,有的弯腰除草,有的挥舞着锄头松土,看到踩着风滑行的姜子牙,都停下手中的活计,好奇地打量着他。
“那是谁啊?怎么脚下有风?” 一名年轻的农夫放下锄头,指着姜子牙的方向,对身边的同伴说道。
“看穿着像是外乡人,莫不是个修行者?” 同伴眯起眼睛,仔细观察着姜子牙,“听说昆仑山有修行者能呼风唤雨,说不定这位就是从昆仑山来的。”
“可别是骗子,前阵子村里来了个道士,说能治百病,结果骗了张老栓家的两吊钱就跑了。” 另一名年长的农夫警惕地说道。
姜子牙听到了农夫们的议论,却没有停下脚步 —— 他如今急于收集铁矿,没有时间解释,且过早暴露身份可能会给新手任务带来变数。他只是微微加快了 “御风术” 的速度,快速穿过农田,来到小溪边。
小溪宽约两丈,水深约一尺,溪水清澈见底,能看到水底的鹅卵石和游动的小鱼。姜子牙没有绕路,而是直接踩着风掠过水面 —— 淡青色的风在水面上留下一道浅浅的涟漪,他的身影如同蜻蜓点水般,瞬间便到了小溪对岸。这一幕再次让农田里的农夫们惊叹不已,议论声变得更加热烈。
穿过小溪,便来到了东侧山坡。这座山坡不高,海拔约有两百丈,山坡上覆盖着稀疏的杂草和低矮的灌木,系统标记的 “赤铁矿脉” 位于山坡的中部,那里的土壤呈暗红色,与周围的黄土壤形成鲜明对比,显然是铁矿暴露在外的痕迹。
姜子牙走到暗红色土壤旁,蹲下身子,用手指捻起一点土壤 —— 土壤质地坚硬,里面夹杂着细小的暗红色颗粒,放在阳光下观察,能看到微弱的金属光泽。他又用之前搬来的青灰色岩石,在地面上挖了一个约一尺深的坑,坑底露出了几块拳头大小的暗红色矿石,正是赤铁矿。
“果然是赤铁矿。” 姜子牙心中确认。他将岩石当作铲子,开始挖掘铁矿 —— 赤铁矿埋在土壤下约一尺深的地方,挖掘起来并不困难,只是需要耗费体力。他一边挖掘,一边将挖出的铁矿石堆放在一旁,挑选出杂质较少、体积较大的矿石,细小的碎石和土壤则重新填回坑中,避免留下明显的挖掘痕迹。
挖掘铁矿比砍伐垂柳更加耗时,不知不觉间,太阳已经西斜,天空被染成了橙红色,远处的磻溪村升起了袅袅炊烟,空气中传来饭菜的香味。姜子牙擦了擦额头的汗水,看着堆在一旁的铁矿石 —— 约莫有五十斤,足够打造十几枚直钩,远超所需数量。他满意地站起身,将铁矿石分成两堆,用藤蔓捆成两个包裹,分别扛在左右肩上。
就在这时,系统的机械音再次响起:“检测到宿主已收集‘垂柳树枝’‘赤铁矿’两种核心材料,新手任务材料收集进度:100%。温馨提示:当前时间为傍晚时分,建议宿主尽快寻找临时住所,避免夜间在野外停留,野外可能存在野兽、山贼等危险。”
姜子牙抬头看了看天色,确实已经不早了。夜间在野外停留不仅有危险,也无法进行冶炼铁矿、加工鱼竿的工作。他想起之前路过的磻溪村,那里距离渭水河畔仅一里路程,且有村民居住,或许能找到临时住所,甚至能借到冶炼所需的工具。
打定主意,姜子牙扛起铁矿石,施展 “御风术”,朝着磻溪村的方向飞去。磻溪村位于渭水河畔的平原上,共有百余户人家,房屋多是用泥土和茅草搭建而成,少数富裕人家则是砖木结构。此时正值晚饭时间,村里的街道上行人不多,偶尔能看到几个孩童在门口玩耍,或是妇人端着饭碗在门口闲聊。
姜子牙在村外停下 “御风术”,将铁矿石和垂柳树枝放在一棵老槐树下,整理了一下身上的粗布袍,确保自己看起来不那么 “怪异”,才迈步走进村子。刚走进村口,他便看到一位坐在门口纳鞋底的老妇人,老妇人约莫六十岁,头发花白,脸上布满皱纹,眼神却很慈祥。
姜子牙走上前,微微躬身行礼,语气恭敬地说道:“老夫人您好,在下姜子牙,乃外乡游子,途经贵地,天色已晚,想在村里借住一晚,不知是否方便?”
老妇人抬起头,上下打量了姜子牙一番 —— 见他衣着虽朴素却干净,言行举止有礼,不像是坏人,便放下手中的针线,笑着说道:“原来是姜先生,快请坐。借住一晚倒是无妨,只是老婆子家只有一间茅草屋,条件简陋,怕是委屈了先生。”
“老夫人客气了,能有遮风挡雨的地方就好,在下感激不尽。” 姜子牙连忙说道,心中松了一口气 —— 没想到初次接触村民便如此顺利。
老妇人起身,领着姜子牙走进茅草屋。茅草屋不大,分为内外两间,外间是厨房和客厅,摆放着一张破旧的木桌和两把椅子,墙角堆着一些柴火;内间是卧室,摆放着一张土炕和一个旧木箱。老妇人给姜子牙倒了一碗热水,说道:“先生一路辛苦,先喝碗热水暖暖身子。老婆子姓王,村里人都叫我王婆婆,先生要是不嫌弃,就叫我王婆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