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仲骑马跟在商纣身后,看着眼前的景象,心中满是担忧:“大王,西岐军士气高昂,又有诸侯支援,咱们此次出征,恐怕……”
“住口!” 商纣厉声打断他,“本王乃天子,岂能怕西岐这些乱臣贼子!待本王亲自率军作战,定能将他们全部歼灭,让天下诸侯知道,反抗本王的下场!”
费仲不敢再说话,只能硬着头皮跟随商纣前进。他心中清楚,商纣已是色厉内荏,这场决战,朝歌军胜算渺茫。
五日后,商纣的军队抵达牧野,与南宫将军率领的西岐正面军对峙。牧野是一片广阔的平原,适合大规模作战,商纣的军队在平原上摆开阵势,一万士兵分成三列,看似声势浩大,实则军心涣散。
南宫将军站在西岐军阵前,手持青铜剑,高声喊道:“商纣暴政,残害百姓,修建鹿台,耗费民力!今日,我西岐军与诸侯联军,便是要推翻暴政,还天下太平!尔等若愿投降,西岐定不追究,若敢反抗,格杀勿论!”
西岐军士兵齐声高呼:“推翻暴政,天下太平!” 呼声震彻云霄,商纣军阵中的不少士兵面露动摇之色,甚至有人悄悄放下了武器。
商纣见状,大怒之下,下令进攻。朝歌军士兵无奈,只能挥舞着武器,向西岐军冲来。南宫将军冷笑一声,下令:“青铜连弩,发射!”
早已准备好的五百架青铜连弩同时发射,数千支弩箭如同暴雨般射向朝歌军,朝歌军士兵纷纷倒地,惨叫声此起彼伏。第一波进攻,朝歌军便损失了上千人,剩下的士兵吓得不敢前进,纷纷向后撤退。
商纣看着溃退的士兵,气得差点从战车上摔下来。他拔出佩剑,亲自率军冲锋:“谁敢后退,本王立即斩了他!”
朝歌军士兵见状,只能硬着头皮继续进攻。南宫将军见状,下令:“摆八卦阵!”
西岐军士兵迅速变换阵型,按照八卦方位排列,时而分散,时而聚拢,将朝歌军引入阵中。朝歌军士兵在阵中晕头转向,根本无法抵挡西岐军的进攻,很快便溃不成军。
就在此时,远处传来一阵马蹄声 —— 邢国诸侯率领的突袭军已成功通过淇水关,正在向朝歌进军。胶鬲等官员得知消息后,立即率领内应打开朝歌城门,迎接突袭军入城。
朝歌城内的守军见城门大开,西岐军入城,纷纷放下武器投降。突袭军顺利攻占王宫,擒获了商纣的家眷,还缴获了鹿台内的大量粮草与财宝。
商纣得知朝歌被攻占的消息后,如同晴天霹雳,他看着眼前溃退的军队,心中充满了绝望。南宫将军趁机下令全面进攻,西岐军士兵士气大振,奋勇杀敌,朝歌军士兵纷纷投降,商纣仅带着少数亲信突围逃走。
牧野之战,西岐军大获全胜,斩杀朝歌军三千余人,俘虏五千余人,缴获武器、粮草无数。南宫将军立即派人向姜子牙与姬昌汇报战况,同时率军向朝歌进军,与突袭军汇合。
此时,驻守边境的后卫军也传来捷报 —— 东夷叛军见商纣战败,不敢前来袭扰,反而主动向后卫军投降,愿意加入反纣联盟,共同对抗商纣。
消息传回西岐,百姓们纷纷走上街头,欢呼雀跃,庆祝胜利。姜子牙站在王宫前的广场上,望着远方传来捷报的信使,心中充满了欣慰。他握紧手中的直钩鱼竿,鱼竿上的 “封神之力” 愈发耀眼,仿佛在庆祝这场胜利。
“先生,商纣已逃往鹿台,咱们是否立即率军追击?” 姬发快步走来,眼中满是兴奋。
姜子牙摇摇头,说道:“不必急于一时。商纣已是丧家之犬,逃不了多久。咱们先稳定朝歌局势,安抚百姓,召开天下诸侯大会,推行仁政。待天下安定,再寻商纣不迟。”
姬发点头赞同。此时,诸侯们纷纷来到姜子牙身边,脸上满是喜悦与敬佩。芮国诸侯说道:“姜先生智谋过人,带领咱们战胜商纣,真是天下百姓的福气!”
“这并非我一人之功。” 姜子牙笑着说道,“是诸侯同心,百姓支持,咱们才能推翻商纣暴政。接下来,咱们要做的,便是让天下百姓过上安居乐业的日子,实现真正的天下太平。”
诸侯们纷纷点头,眼中满是期盼。这场决战的胜利,不仅推翻了商纣的暴政,更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姜子牙知道,封神大业的目标即将实现,天下太平的愿景,终将在西岐的旗帜下成为现实。
然而,姜子牙也清楚,商纣虽战败逃亡,但仍有少数残余势力追随。想要彻底实现天下太平,还需彻底消灭商纣的残余势力,推行仁政,让天下诸侯与百姓真正认可西岐的统治。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朝歌城上,这座曾经象征着商纣暴政的城市,如今已成为反纣联盟的胜利之地。姜子牙站在朝歌城的城楼上,望着远方的田野,心中默念:“天下百姓,受苦太久了。从今日起,再也不会有战乱,再也不会有饥寒。”
一场决定天下命运的决战,以西岐的胜利告终。封神大业迎来了最关键的胜利,天下太平的愿景,已不再遥远。 </div>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