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多时,那些体弱的劳役,便都已经分到用压缩饼干泡出来的糊糊。
他们能撑到此时,说明身体底子不错,会这么虚弱,都是饿出来的。
也因此,他们吃了糊糊后,便与石老头一样,很快有了力气。
再加上这糊糊的味道实在鲜美,这些人免不了像石老头一样,赞不绝口:“这分明是贵人才能吃的好东西。”
“它必然是能养身体的,我一吃它,便有了力气。”
“晋将军的女儿,当真是大善人!”
……
而这时,那些身体还算不错的劳役,也分到了糊糊。
周劲凌受人尊敬,也就先得了一碗糊糊。
他将那碗端在手上,闻着面糊的香味,慢慢喝了一口,面上便露出陶醉的表情。
“周先生,这糊糊特别好吃,对吧!”一个劳役对周劲凌开口。
周劲凌点点头:“这东西做起来可不容易,它的主料是面粉,你们可知面粉是何物?先将麦子去壳并磨去外层,只剩下白色麦粒,再将白色麦粒细细磨成粉,这才能做成面粉,又要在面粉里加入脂膏、蜜糖、盐以及牛乳,方才能制成此物!也就只有世家大族,才能吃这样的东西。”
那些劳役都知道这糊糊不简单,但听了周劲凌的解释,才知道它原来如此珍贵,不免目瞪口呆。
周劲凌轻轻地朝碗中吹气,又喝了一口糊糊,细细品味。
吃完,他突然向不远处走去。
晋砚秋和晋明堂早已来了这边,见那些亲兵正有条不紊地分食物,便没有上前打扰。
晋砚秋趁此机会,问了晋明堂一些此地的事情,也了解了一下,这古代的长城要如何修。
晋明堂一一说明:“这里大部分城墙都是就地取泥土,用‘版筑法’修建,但也有几段是用石头建造……”
长城其实并不是单一墙体,修建时,除城墙外,还要建造烽火台、坞堡等,形成一个复合的防御体系,其中,建造烽火台的材料更为灵活,形状也各不相同。
修建城墙除需要劳役外,还需要专业的工匠,但此地的上一任官员离开前将工匠带走了大半,所以晋明堂现在便是想修也修不了。
两人正聊着,晋砚秋就看到一个中年男人朝着他们走来。
这人也不见得是中年,此时很多二十多岁的男人,就已经头发稀少,嘴里缺牙,脸上长皱纹,瞧着像是四五十岁着。
他们过得太苦了!
这个中年男人来到晋砚秋近前,将手上的碗放到旁边,就端端正正地朝着晋明堂和晋砚秋行礼:“见过晋将军,见过女公子,多谢二位救命之恩!”
晋砚秋正好奇这人是谁,晋明堂就帮着介绍起来:“秋儿,这是周劲凌,他虽只是来服役的民夫,但识字知礼,在当地颇有威望。”
晋砚秋听到周劲凌这个名字,微微一愣。
原书中,好像也有这么一个人?
899将原书剧情放在了晋砚秋脑海中,晋砚秋也就把那本书的剧情,记得一清二楚。
那本书主要写谈情说爱,男女主的相处会详细写,外面发生的种种事情,却多是一笔带过。
卫琏打天下的剧情,写得更是简单,一场战争,在书里常常只写一句话。
可即便如此,书里也写到了卫琏的一些对手,而卫琏其中一个对手的军师,就叫周劲凌。
卫琏的那个对手叫管胡,天生神力,残暴嗜杀,喜好吃人,而晋明堂后来认的养子沐光,就是在跟管胡作战时受伤,不治身亡的。
书里将管胡写得极为可怕。
他有胡人血统,据说曾是修长城的劳役,天下大乱后,他杀了一些官员吃肉啃骨,盘踞在蓟县。
他收拢附近青壮,还招揽了一些胡人部族,拥有五万大军。
这军队不算多,但他们占据地形之便,又骁勇善战,很不好打,卫琏带兵前往,几次铩羽而归,卫琏手下几员大将还在对战时被他们拖走,当众放血吃肉。
那描写对晋砚秋来说,着实有些血腥。
晋砚秋原本没把管胡和晋明堂手下这些劳役联系到一起,但周劲凌既然在这里,管胡在不在?
那个力大无穷追着卫琏砍,差点把卫琏砍死的管胡,莫非也在这里?
周劲凌在跟晋明堂打听消息,想知道晋明堂为什么要给他们吃这么珍贵的粮食,粮食又还能吃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