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完……”刘湛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寒光。外戚干政,是贯穿两汉历史、屡治不愈的顽疾。这些人与依靠学识和名望立足的清流士大夫不同,他们与皇权的绑定更深,其权力的来源更直接,也因此,他们的野心和行动往往更为直接,更不计后果。在原本的历史上,伏寿皇后的家族就曾卷入过针对曹操的密谋,虽然此时时空已变,但其作为外戚的政治本能,恐怕不会改变。
贾诩如同一个精准的补充程序,在郭嘉话音落下后,用他那特有的、毫无波澜的语调补充了最关键的一点:“明公需谨记,陛下虽年少,历经数载颠沛流离,傀儡生涯,早已非是懵懂无知之孩童。困苦与屈辱,最能磨砺人也最能扭曲人。彼之心性,深沉内敛,心思难测。其内心深处,对于权力,对于摆脱控制的渴望,恐怕远超外人想象。杨彪等清流,伏完等外戚,或许正是想利用陛下这份潜藏于心的不甘与冲动,与明公进行一场围绕皇权归属的漫长博弈。陛下,才是他们手中最重要,也最名正言顺的棋子。”
书房内陷入了一片短暂的沉寂,只有炭火偶尔的“噼啪”声和刘湛手指敲击桌面的“笃笃”声交织在一起,更显气氛凝重。
就在这时,书房门外传来了清晰的脚步声,随即是亲兵统领沉稳的通报声:“禀主公,司徒杨彪、太仆赵温、光禄寺周忠等数位老臣于府外求见,称有要事需面陈大将军。”
该来的,终究还是来了。而且来得如此之快,如此正式。
刘湛与郭嘉、贾诩迅速交换了一个心照不宣的眼神。郭嘉的嘴角撇了撇,露出一个“看吧,戏台子搭好了”的表情;贾诩则再次垂下眼帘,恢复了那古井无波的状态,仿佛一切尽在预料之中。荀衍则面露忧色,轻轻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冠。
“请诸位老先生到正厅稍候,我即刻便到。”刘湛沉声吩咐,随即缓缓站起身,整理了一下并无线索皱褶的锦袍袍袖,脸上那深思的神情迅速被一种温和而沉稳的姿态所取代。他知道,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拜见,更是一次试探,一次交锋,是旧势力对新秩序发起的第一次正面质询。
片刻之后,大将军府的正厅之内,炭火同样烧得温暖,但空气却仿佛凝结了一般。以杨彪为首,赵温、周忠等四五位须发皆白、身着庄重朝服的老臣,被引了进来。他们神色肃穆,步履沉稳,尽管年事已高,但那种久居上位、浸淫官场数十年养成的气度与隐隐的倨傲,却丝毫不减。他们依礼向端坐主位的刘湛行礼,动作一丝不苟,无可挑剔,但那一双双看似浑浊、实则精光内敛的老眼,却都在不着痕迹地打量着这位年轻得过分、却已权倾朝野的大将军。
刘湛起身相迎,态度谦和而不失威仪,亲自延请众人入座,又命侍从奉上热茶。一番必要的客套寒暄之后,厅内的气氛依旧显得有些僵硬。
“不知诸位老先生今日联袂而来,有何指教?”刘湛率先开口,语气温和,目光平静地扫过众人,最后落在为首的杨彪身上。
杨彪作为众人推举的代表,轻轻放下手中的茶盏,清了清有些沙哑的嗓子,拱手道:“大将军日理万机,夙夜在公,为国事操劳,废寝忘食,老臣等看在眼里,亦是感佩在心。”他先说了几句场面话,随即话锋一转,切入正题,“今日老臣等冒昧前来叨扰,实非为私利,乃是为社稷长远计,有一言如鲠在喉,不得不向大将军进谏。”
“司徒公乃国之元老,德高望重,有何建言,但讲无妨,湛必当洗耳恭听。”刘湛做出虚心纳谏的姿态,身体微微前倾。
杨彪深吸一口气,仿佛在积蓄力量,然后才缓缓道,语气沉重而恳切:“大将军神武天纵,扫清寰宇,诛除国贼,迎回圣驾,安定长安,此乃擎天保驾之不世功勋,天下共睹,老臣等亦是由衷敬佩,不敢或忘。”他再次肯定了刘湛的功绩,这是谈话的基础,“然,”这个“然”字,他咬得格外清晰,“国不可一日无君,亦不可久无常态。如今长安初定,百废待兴,正宜恢复旧制,厘清朝纲,使陛下得以亲揽朝政,垂拱而治;大臣各司其职,分理庶务。如此,方是祖宗成法,方是江山永固、长治久安之正道啊。”
他顿了顿,观察了一下刘湛的神色,见对方依旧平静,便继续道,语气更加语重心长:“大将军总揽军政,权柄集于一身,虽是为应对时艰之权宜之计,然终究非是祖宗法度,亦非国家常态。长久以往,恐非国家之福,朝廷之幸。且……于大将军之清誉贤名,亦恐有损啊。还望大将军三思,以江山社稷为重,早日还政于陛下,使朝局回归正轨,则天下幸甚,万民幸甚!”他最后几乎是用上了恳求的语气,但核心意思明确无比——要求刘湛放权,将决策权交还给皇帝,恢复汉代正常的朝廷运转机制。
“是啊,大将军!司徒公所言,实乃老成谋国之论!”
“《春秋》有云……”
“祖宗之法,不可轻废啊!”
其他几位老臣也纷纷出声附和,你一言我一语,引经据典,大谈“君臣之分”、“上下之序”、“礼制法度”的重要性,仿佛刘湛现在的做法,已然是离经叛道,祸乱朝纲的伊始。
刘湛静静地听着,脸上始终保持着那温和而略显谦逊的笑容,仿佛真的在认真思考这些逆耳忠言。但在他平静的外表下,心中却已是冷笑连连。还政?现在就把千辛万苦才集中起来的权力交出去,交给这个毫无政治根基、甚至缺乏基本安全感的少年天子?交给这群只知道空谈仁义道德、面对强敌却束手无策的老臣?那无异于是将刚刚看到一丝希望的大汉江山,再次推向万劫不复的深渊。只怕用不了几个月,长安朝堂就会因为内斗而再次陷入混乱,或者被虎视眈眈的曹操、袁绍等人,不费吹灰之力地一口吞并。乱世,容不下天真,更容不下所谓的“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