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展翅 8. 常州城外探虚实(1/3)

乌篷船的橹声在晨光里渐歇时,赵玥站在常州城外的渡口,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腰间锦盒的边缘。湿润的风裹着水汽吹过来,带着江南水乡特有的温润,却吹不散她心头的凝重 —— 从码头到天宁寺的这段路,她看到的景象,远比苏云描述的要复杂。

周峰带着十几个义军士兵在寺外迎接,铠甲上的锈迹在阳光下格外显眼,手中的长枪却擦得发亮。他见到赵玥时,眼中的敬意不似作伪,单膝跪地的动作标准而郑重,身后的士兵也跟着齐齐跪下,喊出的 “参见公主殿下” 声震得寺前的古槐叶子簌簌飘落。可赵玥的目光,却落在了队伍末尾两个士兵身上 —— 他们趁周峰行礼时,偷偷用脚尖踢着地上的石子,嘴角还挂着漫不经心的笑。

“殿下一路舟车劳顿,先随末将进寺歇息吧。” 周峰起身时,顺手扶了赵玥一把,掌心的老茧蹭过她的手腕,带着常年握刀的粗糙感。天宁寺的山门朱漆剥落,门前的石狮子缺了一只耳朵,殿内的佛像被白布蒙着,只有案几上摆着的几盏油灯,透着些许生气。

“殿下,这是寺里最好的禅房,您暂且住下。” 周峰推开西厢房的门,里面摆着一张木床、一张书桌,墙角堆着两捆干草,算是简陋却干净。阿竹跟着进来,将行囊放在桌上,刚想开口说些什么,就被赵玥用眼神制止了 —— 她知道,此刻不宜显露过多情绪,观察远比表态更重要。

接下来的两天,赵玥没有急于提及遗诏和兵符,只以 “初到常州,想了解义军情况” 为由,跟着周峰在寺内外走动。她发现,这支义军的构成远比她想象的复杂:有像周峰这样曾在官府任职的旧吏,有失去家园的农民,有逃难的手工业者,甚至还有几个从前金兵麾下的逃兵。人数虽有三百多,却像一盘散沙,凑在一起时热闹,分开行动时便没了章法。

第三天清晨,天还没亮,赵玥就被寺外的争吵声吵醒。她披上周峰送来的粗布外袍,悄悄走到寺门后,透过门缝往外看 —— 只见两个义军士兵正扭打在一起,地上散落着半袋米,旁边围了十几个看热闹的士兵,没人上前劝阻,反而有人拍着手喊 “打狠点”。

“怎么回事?” 周峰的声音突然从身后传来,赵玥回头时,正看到他皱着眉往寺外走。那两个扭打的士兵听到他的声音,立刻停了手,低着头站在原地,脸上还带着未消的怒气。

“首领,是他先抢我的米!” 矮个士兵指着高个士兵,声音里满是委屈,“这是我昨天从城里换的,家里还有老娘等着吃呢!”

“放屁!这米明明是我先看到的!” 高个士兵梗着脖子反驳,“你小子就是想占便宜!”

周峰的脸色越来越沉,他弯腰捡起地上的米袋,掂了掂重量,然后将米袋递给矮个士兵:“这米归你,但你俩在寺外打架,扰乱军纪,各罚挑水五十桶!”

“首领,这不公平!” 高个士兵急了,“明明是他先动手的!”

“我说的话就是军纪!” 周峰的声音提高了几分,眼中闪过一丝厉色。高个士兵还想争辩,却被旁边的同伴拉了拉衣角,最终只能不甘心地低下头,嘟囔着 “知道了”。

看热闹的士兵一哄而散,赵玥却站在门后没动 —— 她注意到,周峰转身时,嘴角闪过一丝无奈,而那个高个士兵走的时候,偷偷朝矮个士兵比了个挑衅的手势,显然没把处罚放在心上。

“殿下都看到了?” 周峰不知何时走到了她身边,声音里带着几分疲惫。

赵玥点点头,没有绕弯子:“周首领,义军的纪律,似乎不太好。”

周峰叹了口气,领着她走到寺前的古槐下,靠在树干上,望着远处的常州城:“殿下,不是末将不想管,是管不了啊。这些弟兄,大多是被逼得走投无路才来投军的,没受过正规训练,也没读过书,眼里只有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能让他们跟着末将打金兵,已经不容易了,要是管得太严,怕是会有人走散。”

赵玥沉默了。她知道周峰说的是实话,可一支没有纪律的队伍,就算人数再多,也打不了胜仗。她想起父皇曾经跟她说过的话:“一支军队的魂,不是武器,不是人数,是纪律。没有纪律,再勇猛的士兵,也只是一群乌合之众。”

当天下午,赵玥提出要去看看义军的练兵情况。周峰没有拒绝,带着她来到寺后的一片空地 —— 这里被开辟成了练兵场,地上画着简单的队列线,几个士兵正在教其他人握枪的姿势。可赵玥刚走近,就发现了问题:有十几个士兵蹲在旁边的树荫下打牌,地上扔着几个铜板;还有几个士兵拿着长枪互相打闹,枪尖差点戳到路过的伙夫;最前面教枪的那个士兵,自己的姿势都不标准,却还对着别人指手画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