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知微所在班级六组,负责本期的板报工作。
课后,六组的几名成员搬了椅子,围坐在一起,摊开草稿纸,开始商量本期板报的内容。
来自农村的单鹏挠了挠头,率先开口,带着一丝自嘲的笑:“我觉着吧,咱这回得整点最基础的。你们是不知道,这回暑假我回家,村里老乡问我在北大学啥哩,我说学经济。你们猜咋着?”
“他们愣是听成了‘京剧’!非拉着我来两嗓子不可,可把我愁坏了。”
他憨厚的脸上露出无奈又好笑的神情,“所以我想,咱这板报,能不能就先给大伙儿科普一下,啥叫经济学?”
众人一愣,随即哄堂大笑。
“这个提议好!”孙雯雯眼睛一亮,立刻表示赞同。
“其实何止老乡们,咱们学校好多其他系的同学,也对咱们经济学专业一知半解,觉得特神秘。咱们正好借这个机会,既面向全校做科普,也宣传一下咱们自个儿的专业,一举两得。”
邓山海推了推眼镜,补充道:“咱们还可以拿出一个板块,讨论一下时下最火热的经济议题,比如农村的‘包产到户’到底带来了哪些变化?还有东南沿海刚兴起的‘三来一补’模式又是怎么回事?这些都是社会上热议的,我们学经济的,不能只埋头书本。”
林知微一直认真听着,此刻不住地点头:“山海说的对,我们学经济的,必须得紧跟时代发展的脉搏,不能只埋在书本里。就是……”
她微微蹙起眉,环顾了一下那块不算大的黑板,语气带上一丝遗憾,“咱们这板报地方实在太小了,想写的东西太多,根本展不开,每次都觉得意犹未尽……”
她的话音顿了顿,眼中突然闪过一丝灵动的光芒,一个更大胆的想法脱口而出:“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想过——我们办一本属于我们自己的期刊,怎么样?”
她越说越兴奋,思路愈发清晰:“如果我们有一本自己的刊物,就可以设立不同的栏目,向同学们公开征稿,深入探讨我们关心的现实经济问题。篇幅不限,还能留存下来,不是比擦掉的黑板报好得多?”
“期刊?”孙雯雯率先反应过来,激动地拍了一下手,“我觉得这个主意太好了!不止是严肃的经济问题,我们还可以开设副刊版面,刊登一些同学们写的诗歌、散文,展现我们的多元思考!”
单鹏也被这个构想点燃了,黝黑的脸上泛着光:“对对对!还能分享学习心得,介绍一些经典的、前沿的经济学理论,就当是咱们学生的自留地了!”
林知微受到鼓舞,继续补充:“甚至,我们还可以挑选一些国外重要的经济学论文进行翻译,让大家能更快地接触到外面的学术世界。”
“我的天!林知微,你这脑子是怎么长的!”邓山海猛地站起来,脸上写满了钦佩与兴奋。
“这个主意简直太好了!我举双手赞成!我帮你一起,咱们这就去征求咱们系里其他同学的意见!这事儿要是真办成了,林知微,你就是咱们这本刊物的创始主编!”
林知微连忙摆手:“主编我可不敢当,这需要大家共同努力。我就是觉得,这件事如果我们能做成了,它的意义可能远超我们的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