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伦的新政,像一块砸进死水潭的大石头,在梁山泊激起了层层浪花。只是这浪花,多半是喽啰们怨声载道的唾沫星子,以及几位头领消化不良的嗝儿。
首先是“业绩点”制度。想法是美好的,让能者多劳,多劳多得。但执行起来,王伦才深刻理解了什么叫“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喽啰里面有个叫李老六的,是个积年的老油子,平日里偷奸耍滑、磨洋工是一把好手。新政一出,他眼珠一转,计上心头。带着几个跟他一样滑头的弟兄,专挑那些看起来家底薄、护卫弱的小商队下手,每次“出勤”都“圆满”完成,抢回来的东西不多,但胜在稳定,功绩点积少成多,第一个月结算,他的名字居然赫然排在奖励名单的中游!
反倒是杜迁手下几个实心眼的憨货,憋着劲儿想干票大的,盯上了一支看起来油水足的商队,结果碰上了硬茬子,对方请了镖师,不仅没抢到东西,还折了两个弟兄,灰头土脸地回来,功绩点扣成负数,还得倒贴伙食费。
杜迁气得哇哇叫,提着朴刀就要去找李老六“理论理论”,被王伦好说歹说拦下了。
“寨主!你看看!这他娘叫什么事!老实人吃亏,滑头鬼得意!俺老杜咽不下这口气!”杜迁黑脸上涨得通红,唾沫星子差点喷王伦一脸。
王伦也是哭笑不得,他想起以前大学里小组作业,好像也是这么个情况。他揉着太阳穴,对杜迁和闻讯赶来的朱贵、宋万解释道:“此乃制度漏洞,需打补丁……呃,需完善之。”
他赶紧召集人手,给“业绩点”制度打上了第一个补丁——引入“任务难度系数”和“风险评估”。打劫武装商队和抢掠乡下老财,获得的功绩点基础值完全不同,并且需要提前报备,由朱贵的情报网初步评估风险。同时,对于李老六那种“刷单”行为,增加了“单次收益下限”和“团队协作评分”,避免有人出工不出力,纯靠次数堆积分。
李老六等人的小聪明瞬间没了用武之地,看着新规直嘬牙花子,暗骂寨主这读书人肚子里弯弯绕真多。而杜迁手下的憨货们,虽然上次失败了,但因为他们挑战的是高难度目标,王伦特地给了个“勇于尝试奖”,扣的功绩点减半,算是安抚。
这一番操作,看得杜迁、宋万眼花缭乱,朱贵却是暗暗点头,觉得寨主这法子,虽然繁琐,但确实越来越像个样子了。
其次就是“标准化流程”和“思想教育课”了。
王伦试图把打造兵器和修补船只的流程标准化,分工协作,提升效率。想法很好,但执行起来,那帮习惯了抡圆了膀子瞎敲打的铁匠和木匠们叫苦不迭。一会儿是尺寸不对,一会儿是工序乱了,原本一天能胡乱敲出三把朴刀,现在严格按照“流程”来,两天才出两把,还因为某个环节的生疏导致质量参差不齐。
“寨主啊,不是俺们不用心,是这规矩……它绑手啊!”老铁匠苦着脸抱怨。
王伦看着那几把歪瓜裂枣的“标准化”朴刀,也是无语。他意识到,改革不能一蹴而就,尤其是技术和习惯的转变。他只好暂时放宽要求,允许在保证核心步骤的前提下,有些许灵活变通,同时承诺,等大家熟练了,效率自然会上去。
最让杜迁和宋万头大的,是那劳什子“思想教育课”。
王伦本意是增强凝聚力,灌输点“忠义”、“团结”、“山寨是我家,发展靠大家”之类的核心价值观。但他忘了,底下坐着的是一群大字不识一箩筐,听着之乎者就能立刻睡着的糙汉子。
第一次开讲,王伦站在临时搭的台子上,咳嗽一声,刚开了个头:“夫梁山泊者,我等安身立命之所也……”
下面立刻鼾声四起,尤其是宋万,脑袋一点一点,口水都快流到胸口了。
杜迁强撑着没睡,但眼神发直,明显神游天外。
王伦讲得口干舌燥,感觉自己像个傻X。他不得不改变策略,摒弃文言,用大白话,甚至夹杂着从原主记忆里搜刮来的市井俚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