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掀翻一座王朝 37、我是来报恩的(求月票)(1/2)

“你认识我?”

苏镇方的声音有些冷硬,伴随着警惕,对于这个突然闯入自己视野的少年人,他怀以本能的提防。

“呵呵,”李明夷笑了笑,没有立即回应。

右手拎起桌上的翡翠色的圆胎茶壶,左手从茶海中翻转一只倒扣的新杯,慢条斯理给他斟了一杯茶,又给自己蓄满,才缓缓道:

“苏将军人中龙凤,无论在旧朝新朝,都名声不小,在下知道又有什么奇怪?”

苏镇方没有喝茶,眼神仍旧盯着他。

显然,对这个答案并不满意。

李明夷轻轻叹了口气,有些无奈的模样,道:

“不过在下倒的确见过一次将军,只不过,将军怕是完全不会记得。”

“你我见过?”苏镇方皱眉。

他的确没有印象。

“十年前。”

李明夷笑吟吟的样子,“西平府,黑风山寨,将军可还记得?”

黑风山寨?苏镇方微微一怔,意外于这少年提起的旧事,他轻轻颔首道:

“自然记得。”

那是十年前的往事了,彼时,南周与胤朝早已停战,但地方上匪患猖獗不休。

苏镇方那时已经崭露头角,军衔品秩也到了四品。

而那时,西平府黑风山附近,有一伙土匪颇为猖獗,起初也还只是在当地折腾。

后来,这伙土匪也不知怎么想的,意外也好,胆大包天也罢,竟然劫了一批军需物资,引得朝廷震怒。

苏镇方被委派率兵剿匪,一举大破黑风山,是他功劳簿上不可忽视的一笔。

也就是在这次事件后,彼时早已年迈伤病的南周将领蒙山将军彻底辞官,临别前,向朝廷举荐苏镇方接任。

又过了两个月,蒙山老将军撒手人寰。

因此,这件事对苏镇方而言,亦有别样的意义。

李明夷笑容和煦:

“当年,黑风山劫掠的那一批军需,并非朝廷主力押送,而是从江南商会沈家采买的,也由沈家商队押送,当时带队的还是沈家二爷,商队一路上,也顺路带了少许旅人同行,而当时年幼的我,便也在商队当中,一并被劫上了山……”

李明夷轻声说着,语调中满是回忆。

时而说起黑风寨当时几个当家,与诸多经历,后又说起苏镇方率兵攻山破寨时的情景。

苏镇方身为亲历者,听着那些细节,不禁已露出怀念的神色,脸上的提防有所减弱:

“当年……沈家商队中的确有几个小孩子。”

细节做不得假!

因此,他哪怕不确定面前少年所说是否完全属实,但对方知道这么多,肯定是相关方不会错。

不过,他的记忆也仅限于此了。

时隔多年,他不可能连这点小事都记得分毫不差。

“我便在其中,”李明夷笑着说道,“所以,我才说那是与将军第一次见面,而今天是第二次。”

他这番话真假参半,因为时间线缘故,并没有亲历,但他从当年事件的生还者口中,听过诸多细节。

“这样么……”苏镇方缓缓点头,没有在这番话上深挖,毕竟也不重要,不过他还是顺着话题道:

“不想十年过去,你们也长大了……那李小兄弟,如今是……”

他更关心这少年的身份。

李明夷淡淡一笑:

“说来惭愧,在下没苏将军那般本领,如今也只勉强在公主府内做个参谋随从罢了。”

公主府?苏镇方一怔,眼神古怪起来。

如今这座京城,提起“公主府”三个字,也只有昭庆公主一位。

这少年是昭庆公主的人?

等等……

苏镇方忽然狐疑地上下打量他,说道:

“我听闻,昨日公主府上庆功宴,昭庆殿下身旁有个随从,似乎也姓李?”

“将军好记性,正是在下。”李明夷坦然颔首。

苏镇方眉头微皱:“前天,怡茶坊外与严宽的冲突……”

李明夷再次点头,毫不避讳:

“在下当时也在场,替殿下做了些小事。”

苏镇方缓缓重新板起了脸孔。

身为统领禁军步兵大营的武将,他肩负全城治安,对城内这两日的大事小情多有关注。

因此,虽并未参与庆功宴,但相关消息仍由下属递到了他的案头。

对于公主殿下身旁的小随从,他并未在意过,也只有个粗浅印象。

他更在意的是……

对方出现在自己面前,代表什么?

短暂的沉默后。

苏镇方忽然问道:“上午,是你采买了许多物资,送给了刘大莽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