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掀翻一座王朝 4、 通往自由的狗洞(1/2)

逃出生天,所有人都沉浸在劫后余生的喜悦中。

可李明夷这句话,却立即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你说什么?”西太后眼角抽动,转回身,手中的灯笼扩散出的橘光照在当今天子的脸上。

温染与端王也看了过来。

李明夷迎着众人注视,耐心解释道:

“反贼胆敢发动政变,势必有十足把握,只怕整座京城已大半陷落。而等赵晟极察觉我们出逃,势必全城搜捕,这密道也难以掩藏。”

闻言,几名奴婢脸色又惶恐起来。

西太后却是下颌高高抬起,拿腔作调,倨傲道:

“陛下说此处在城北?岂不正好?禁卫都府衙门就在这附近,赫连屠武功高强,对先帝忠心耿耿,只要与之汇合,自会保护我等周全。”

脱离虎穴,老妇人又觉得自己行了,全然忘记之前跌坐地上的丑态。

李明夷正要说话,忽然望向门外,只听厢房外有脚步声逼近,伴随光亮。

接着,房门“砰”一声,给从外头撞开。

一个容貌丑陋,发际线后移,约莫二十来岁的青年一手持烛台,一手拎着只哨棒,瞪着眼睛,看向众人。

气氛陷入死寂。

青年先是愕然,继而瞅见人群中的李明夷,大喜过望,激动地丢下哨棒,跪在地上:

“陛下!您还在,可太好了!”

唰——

众人又整齐划一扭头,盯着李明夷,投来探究目光。

“……”

李明夷面无表情,并未继承原主的记忆,令他对这青年并无印象。

好在这丑陋青年是个话痨,跪在地上,一把鼻涕一把泪,哭哭啼啼,自顾自说起来,倒将事情解释了个七七八八。

此人乃是宫外仆从,专门负责看护这座院子,守护密道。

先追随先帝,柴承嗣获取密道后,似也曾出宫游玩不止一次,因而与这“守宅人”相识。

“……小的今晚看见外头兵荒马乱,便猜宫中出了大事,后来见宫中起火了,心头慌的紧,如今陛下安然,小的便放心了。”青年扬起丑脸,挤出笑容。

好丑……李明夷移开视线,轻咳一声,指了指西太后:“这是朕的祖母,太皇太后。”

又指了指青年,对众人解释:“宫外仆从……名叫……”

“徐公。”青年先是惊讶,旋即爬向太后,笑容谄媚:“城北徐公。”

西太后见他凑过来,只觉好似癞蛤蟆趴脚面,不咬人,膈应人……不禁嫌弃地后退两步:

“不必见礼……你在正好,有逆贼以下犯上,祸乱宫闱,哀家与陛下要与禁卫都府衙门汇合,你可知晓,赫连屠何在?”

徐公脸一垮,哀哀地道:

“启禀太后,陛下,这黑灯瞎火,小的只是个守院子驾车的,哪里知晓?只知道,周遭这一大片街区,都给乱兵占了,之前我在院中登高,看见有禁军往皇宫方向冲锋,想必便是赫大统领。”

顿了顿,他小心翼翼瞧着皇帝,又补了句:

“然后……我看见,有几个好似会法术的异人,伙同好大一批乱兵杀来……后来,那伙禁军就败了,余下的人也冲散了。”

什么?!

西太后脸上神色僵住,难以置信地瞪着他。

冷风呜呜地灌入厢房,犹如一盆冰水,浇得众人透心凉。

“你……你可看准了?!赫将军乃是登堂入室的高手,岂会……”老太监刘承恩嗓音尖锐,声线颤抖。

徐公哭丧着脸:“黑灯瞎火,小的也不敢确定,只知道乱兵乌央乌央,朝北城门去了。”

城门失守。

若赫连屠率领的禁卫主力还在,岂会丢失城门?

退一步,哪怕禁军尚有战力,也应驰援皇宫去了,这意味着,众人想寻求庇护的计划泡汤。

“祖母,咱们去号令城中大臣吧,宰相府也不远。”小胖子端王嘴唇发白。

李明夷瞥了他一眼,这个节骨眼,去寻文臣庇护?

好奇这熊孩子脑子怎么长的。

他深吸口气,提醒道:

“无论如何,此地不宜久留,城内也不再安全,为今之计,只有出城一条路。”

出城……

西太后眼珠动了动,她喃喃道:

“是了,城里不能呆了,城外还有京营……不,京营只怕也反了,得走的更远些,往南去!我大周幅员辽阔,反贼便是占了京城又如何,只要哀家活着,便可号令各府,集结兵马……”

这一刻,这位垂帘听政了区区半月的老妇人,终于醒悟。

在意识到北城门失守,禁军溃败后,她也再不敢滞留城内。

“可城门若已丢了,该如何出去?”刘承恩语气焦急。

这时候,跪在地上的徐公忽然道:

“奴婢知晓附近城墙有缺口,秋暮时排水渠垮塌,塌陷出几个窟窿,没修缮完,或可潜出去,叛军想必不知。只是……只怕委屈了陛下与太后。”

西太后叹道:“时至今时,哪里顾得上许多,速速备车,哀家立刻出城!”

“是!”徐公看了李明夷一眼,见其点头,急忙应声,爬起来,扭头飞奔去院中准备车。

刘承恩则命令奴婢,将手中的包袱打开,里头竟是一堆朴素的衣裳,伺候着老太后和端王更衣。

既是潜逃,必须足够低调,总不能珠光宝气的。